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耀眼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沙漠中腾空升起,“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无数顶尖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隐姓埋名十多年,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日报发行了特版红头号外,向全世界宣告这一重大喜讯:中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初,困难重重。在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我国积极开展了抗美援朝,保护襁褓中的新中国。美国甚至扬言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2月,钱三强率领20多人的科研队伍,到苏联学习核科学技术。1954年,李四光在广西找到了铀矿石,同年,成立了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专门从事铀矿开发,顶峰时期有2万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听取了刘杰、李四光、钱三强关于发展原子能的报告;同年,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工作。

1955年1月,苏联将帮助中国和东欧国家和平利用原子能; 11月,中国派出26人到苏联学习反应堆、加速器、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秋天,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九局,负责筹建原子弹设计研究院,设立了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4个部门共13个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2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原子弹和氢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九局组成核武器研究所,开始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现位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提6月,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中国。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被调任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长;程开甲、陈能宽、龙文光等1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调到核武器研究所。

面对困难,利用“596”这个数字,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的代号,也叫“争气弹”,激励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下半年,攻克了铀235生产线上存在技术问题;同年11月,决定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立15人的中央专门委员会,领导原子弹研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初,在西北部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科研人员由北京转移到基地。1964年1月,兰州浓缩铀厂生产出合格的高浓缩铀产品;6月,试爆了一颗不装核燃料的原子弹模型;8月,进行第一次核试验装置备件全部加工、装配、验收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人民日报发表号外,向全世界宣布这一成功喜讯;中国从此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再被列强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