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备受瞩目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大咖和科幻迷将齐聚成都,在这座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的魅力之城,共襄这场科幻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届大会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走进中国,成都也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最高规格科幻盛会的城市。

届时,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也将在成都科幻馆揭开神秘面纱。7月6日21时,第81届雨果奖、惊奇奖入围名单正式揭晓。而就在这份名单中,闪耀着不少中国科幻作家的身影。

其中,江波《命悬一线》、任青《还魂》、鲁般《白色悬崖》、王侃瑜《火星上的祝融》等4部中国作家作品入围“最佳短篇小说”。除了入围最佳短篇小说,来自深圳的作家海漄以《时空画师》入围了本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围了本届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中国科幻口述史》的采访对象姚海军及该书主编杨枫,也分别入围了“最佳长篇作品编辑”和“最佳短篇作品编辑”。同时,中国青年作家刘麦加和辛维木也入围此次惊奇奖“最佳新人奖”。

即日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让世界听见·中国科幻声音》栏目,与多位2023雨果奖入围中国科幻作家展开深度交流,观察他们所处的科幻氛围,探讨创作风格与对中国科幻故事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通过对话,展示中国科幻“扬帆出海”底气与信心,并让世界听到中国科幻的声音,讲述独属于中国科幻故事的极致浪漫。

“岩里缓缓地张开双臂,迎向落日。他从未觉得自己的身体如此轻盈,四肢、躯干、思想都如落叶般被海风牵引着,飘浮,下坠。他不再听见,不再看见,他和那连绵的白色悬崖仿佛都融化在远处灿烂的晚霞里,像合眼入睡的人去奔赴一场梦。”……这一段关于死亡的描述来自作家鲁般的2023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入围作品《白色悬崖》,如此虚实结合的画面,不禁让人充满遐想,而这却是小说主人公的最终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般,90后,其作品浪漫绮丽,工笔精细,想象磅礴。关注未来场景下人物细腻的情感表达,并描绘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性的异化,这是鲁般科幻创作的显著特点。这样的特点也同时表明了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更愿意去表达有温度、具有现实感的科幻故事。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鲁般陆续创作了《未来症》《忒弥斯》《新贵》《白色悬崖》《候场》《众矢之爱》等多篇科幻作品。

如果用“出道即巅峰”形容这位国内新锐科幻作家,一点都不过分。在《白色悬崖》提名2023雨果奖之前,鲁般就已成为中国科幻奖项的“常客”,2021年凭借《未来症》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2022年获得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新星金奖”;2023年凭借《新贵》荣获第三十三届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写有温度的科幻
聚焦未来技术变革下人的境遇

“科幻会为现实问题带来一种未来视角。”和大家所熟知的硬核科幻小说不同,鲁般的作品更喜欢去和读者探讨某个现实问题在未来场景下的多种可能性。

《白色悬崖》描述了一位绝症患者与女儿在“白色悬崖”幻境中关于生命的告别。“白色悬崖”便是这位身患绝症的父亲通过“DTC”意识阻断疗法技术,创造出的一处幻境。在这里,他可以与现实家人建立联系,从而减少患者临终的痛苦,并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

在《白色悬崖》中,鲁般家用细腻优美的笔触,为这对父女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告别场景。“烈焰般的晚霞吞没了整片天空,那轮赤红的落日此刻就飘荡在沉静的海面上,碧蓝的海水被透染成炙热的流金,一直汇向白色悬崖的尽头。

这一段美好的告别也是鲁般在作品中完成自己儿时未完成的遗憾。9岁那年,鲁般的父亲病重,那个年纪的他并不知道癌症真的会带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亲。加上长辈们“善意的谎言”,不满10岁的鲁般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认为父亲不久便可以恢复如初。“而就当父亲真正离开自己的那一刻,恐惧、悲伤、不舍的情感刹那间涌上心头。”在采访中,鲁般如是说,死亡与告别对于他来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在未来,身患绝症的人如何能够平静地步入死亡?在鲁般笔下,病人可以借助“DTC”技术创造一个意识世界,与最亲近的人对话,完成所有的临终愿望。也许小说中父女间“告别”场景,便是作者心中永远渴望却不及的美好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鲁般看来,人性才是所有文学作品里永恒的主题,“不管主角是外星人、机器人、动物还是植物,说到底,我们都得赋予它一个人格,才能把它写出来。其实,我们的故事里写的都是‘人’。”“人性深处的东西是始终如一的,人的崇高、人的道德、人的欲望、人的恐惧,这些基本内核千百年都不会改变。”在这个前提下,鲁般的创作便更加具有人性的温度,具有现实的意义

谈及创作灵感,鲁般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与众多科幻作家不同的是,他的灵感不来自于前沿科学研究或是颠覆性的技术,而是来源当下社会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相较于技术本身,我更加关注在未来社会,现实问题放大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异化和影响。”鲁般举例说,比如他的小说《新贵》,灵感来自于BBC的一个针对人口膨胀纪录片,“人口膨胀并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21世纪,人类科技发展实现井喷式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飞速演进,科幻已然照进现实。而一部值得鉴赏的科幻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改变当下的生活,而是在于改进读者的思维空间。正如鲁般所言,“你知道某些问题已经存在,但目前还没那么严重,但科幻可以将这个‘未来’放置到‘现在’。”

中国科幻不再是“惊鸿一现”

即将迎来“扬帆出海”的关键契机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至此,刘慈欣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人。这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

“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这是《三体》获得雨果奖时幻迷们的评价。“《三体》摘得雨果奖,不仅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够写科幻,还能在这片土地上产出优质且让全世界幻迷认可的科幻作品。”在鲁般看来,《三体》成功使中国科幻故事进入全世界幻迷的视野。

当他看到2023雨果奖名单时,他直言道,“惊讶之余,是不容掩饰的开心和喜悦……”对于“入行”仅3年的自己来讲,作品能够入围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这足以说明全世界科幻迷对他以及作品的认可。

而对于中国科幻来说,“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鲁般直言道。

说起中国科幻的崛起,鲁般有着很深的感受。“因为科幻是西方舶来品,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科幻作家们的作品有着对西方世界观、价值观的模仿痕迹。”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对于新一代科幻作家而言,他们已经越来越擅长从中国式思维出发,建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厦”。

“作为‘中国科幻大厦’的一分子,与有荣焉。”鲁般告诉记者,还有几天将召开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便是世界科幻迷对中国科幻近年来发展的最好认可。鲁般补充道,世界科幻大会是科幻文学、科幻产业交流合作的一道重要“桥梁”,全球科幻从业者、幻迷都将聚焦成都,这是中国科幻作品“扬帆出海”的关键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次入围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品数量上,不难看出,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科幻作品不再像2015年只是‘惊鸿一现’。”鲁般说到,这次将让世界听到中国科幻的集体声音,感受到中国科幻故事的多元印记。

如何将中国科幻的声音放大?“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创作出来的科幻作品,自然而然会带有独特的文化特质。”鲁般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家已经开始从自己的视角,甚至是从自己国家历史的视角来书写中国科幻。在他看来,这些作品其实都是中国科幻在散发独特魅力的佐证,这种独具文化属性的中国科幻故事在世界科幻舞台上的亮相,必将引起全球读者的喜爱与关注。

并且,随着以鲁般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崛起,更具现实感,更加中国化的科幻作品进入读者们的视野。科幻作品也正在突破原有的题材形式的束缚,朝着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向发展,探索着科幻表达的多元可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审核 常斐 图据 科幻世界 受访者 海报设计 方荻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