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闽侯县竹岐乡深山中的南洋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去年,该村和竹岐乡半岭村一同入选福建省第三批传统文化村落。借着这个契机,南洋村慢慢摸索出“文化+产业”的双驱动模式,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洋村千年古榕树

南洋村地处山间盆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明清古村。历史悠久的上下佛塔、百年观音阁,连接古驿道的县不可移动文物点溪边桥,散落村间的许氏祖厝、阮氏宗祠、林氏祖厝等明清古建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产业特质,融合政策、金融、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发展好当地特色产业成为南洋村乡村振兴路上的重要课题。10月13日,闽侯县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调研组一行,在闽侯县乡村振兴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彬、副会长林岳铿的带领下,走进闽侯县竹岐乡南洋村,竹岐乡综合技术保障中心主任肖祖胜、闽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竹岐信用社主任张建伟等参加了调研活动。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省乡村振兴局《滴水缘》杂志社副主编沙赵一同参加。

沿着溪畔的漫步绿道,调研组一行在南洋村党支部书记许锦辉的陪同下,参观了南阳村美丽乡村建设、遗迹遗址保护、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发展等项目,并听取了南洋村培育新动能打造产业新优势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情况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建伟(右)和陈观榕(左)在蔬菜基地

近一年来,许锦辉带领村“两委”瞄准入选“福建省第三批传统文化村落”的有利时机,对古村落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对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只是南洋村打造传统文化村落的第一步,如何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今,南洋村正着力将“修旧如旧”转变为“活化”,在空间格局、人文古迹、生活场景、民风民俗等方面做文章,让传统村落及其宝贵资源“活”起来,真正释放光彩。同时,曾经出过举人的阮氏祠堂也被活化利用,改建为竹岐乡的第一个村级家风家训馆,用祖辈的淳朴家风带动乡风文明的发展,让沉寂的老屋“重焕新生”。南洋村还有两棵千年古榕树与两棵百年银杏相互呼应,山林地区毛竹资源丰富,山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传说。在修复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南洋村还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带动乡村振兴。“未来,整个村子将分为东西北三个片区一起打造,即结合农家乐打造乡村游景区,利用岁昌生态园的生态优势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依托古村落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三管齐下,促进当地乡村振兴。”许锦辉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组一行在南洋村委会召开座谈会

随后在南洋村村委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与村“两委”,以及闽侯县惠民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观榕等就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乡村特色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金融助农纾困等座谈交流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对策,共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有效合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让南洋村产业更兴旺,让南洋村村民生活更幸福。会上,李彬常务副会长表达了闽侯县乡村振兴促进会深入调查研究、助力乡村产业共富的初衷与愿景。竹岐乡综合技术保障中心主任肖祖胜指出,接续唱好“服务经”,致力发挥党建引领、政策带动作用,互促互进,走好山区乡村振兴“奋进路”,唱好惠及民生“重头戏”。闽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竹岐信用社主任张建伟表示,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提高办贷流程效率,支持涉农主体发展农业生产,助推品牌农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沙赵/文 林岳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组一行在南洋村委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