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土地市场迎来一次重大改革后首秀,不仅有新规出台,还出现了参拍房企锐减、民企退出的现象。这一次土地市场的重构,不仅在数据上引人深思,更蕴含着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竞品质环节的引入

上海土拍最新规则的引入,将土地竞拍过程分为竞地价、摇号之外,新增了竞品质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竞买人首先竞价,达到最高限价后,还需报出“绿色建筑及超低能耗建筑”和“公租房比例”。若多名竞买人接受最高限价并提供相同竞报条件,最终将通过摇号决定竞得人。这一改变,意味着国家对土地的使用有了更高的标准,鼓励环保和公益性建设。这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央企、国企包揽:

民企退出的背后 然而,令人关注的是,除了新规的改变,土地出让中,民营房企的大幅减少,有民企甚至选择退出。此次拿地的主要都是央企和国企,如华润、中海、中铁建、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建发、越秀、象屿等。民企的缺席,使得上海土地市场出现了央企和国企包揽的新格局。

其中一个竞争最激烈的是中兴社区地块,由保利发展通过摇号竞得,楼面价为81198元/平方米,公租房比例7%达到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民企纷纷选择退出房地产市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的转变。一旦脱离高杠杆,房地产行业的静态盈利空间有限,利润率已低于许多其他行业。对于民企而言,继续参与可能意味着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他们选择了理性退出。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深刻反思。

上海土地市场的新规变化以及民企的退出,凸显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新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更加注重环保和公租房建设,这是积极的一面。但与此同时,高杠杆的模式可能已不再适用,民企的退出表明房地产行业需要更多创新,不然地产行业又将回归垄断市场,其结果必定会导致房价再次涨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