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知道,自己在娘家是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了,思来想去,满腹委屈却只能流着泪又回到了爷爷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父亲是抱养的,这在我们家并不是秘密。现在看来,抱养是件隐晦的事,可在那时并没有人把它当成不可提及的禁忌。在我的记忆中,他们说起这件事就如谈论家长里短一样风轻云淡。

那时,父亲的生父家被划作地主。50年代的农村,家庭成分往往是许多人命运的分水岭。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除了要经常挨批斗外,孩子上学也会受到限制。

大概是出于对我父亲前途的考虑,他们寻思给父亲找个成分好的人家送养。贫农成分、多年膝下无子的爷爷家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人选。

那时,爷爷为了拴住奶奶的心,也有了抱养父亲的念头。

于是两家人一拍即合,我父亲很快成了奶奶的养子。现在想起,我父亲的不幸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有些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我奶奶从我父亲还没有进家门前就不愿接手抚养这摊事,所以无论谁成为奶奶的养子,其中的遭遇大抵都一样。

几年后,他们又抱养了小姑,小姑是奶奶的命根子。据说,奶奶请人给小姑算过卦,算卦的人说小姑是吃商品粮的命,这让奶奶喜出望外,同时也深信不疑——小姑就是那个能带她脱离苦海的“贵人”。

奶奶的确苦。她的苦,源于那个残酷的年代,也源于她的执拗。

奶奶的童年很悲惨。

她出生的那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战火也烧到了奶奶的家乡——中部的一个省,那里成了日本飞机频频轰炸的目标。

从记事起,年幼的奶奶就跟着家人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没有人知道炸弹什么时候会从天而降,绝望和害怕充斥着奶奶的整个童年。

周围经常有人被炸死,奶奶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天深夜,日本飞机又发起突袭,父母们慌忙带着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仓皇逃命,奶奶也跟着父母加入了避祸的人群。很快,他们一家被四散逃命的人流冲散,弱小无助的奶奶不知所措,只能站在路边哇哇大哭。

这种状况下,被丢弃的、找不到父母的小孩比比皆是,但幸运的是,奶奶后来又回到了父母身边,重逢的具体经过,我如今已无法得知。

但很多年后,满头银发的奶奶无意间对我说起这件事时,我仍能看见她脸上的痛苦,听得出她声音中的惊恐。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惧始终伴随着她,无论是青丝华发的中年还是历经沧桑的晚年。

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种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童年经历才造就了奶奶对事的固执和对人的不信任。

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日子并不好过。奶奶一家人除了躲避枪弹,还得面对饥饿的威胁。

战火遍野,到处是逃荒的人群。人们几天吃不到一口食物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没有粮食可吃,大家开始啃树皮、吃白泥,许多人得了怪病——肚子涨得又大又圆,四肢却干瘦如柴。周围不断有人死去,十里八乡饿殍遍野。

万般无奈之下,父母托人给奶奶找条活命的路。几经辗转,奶奶落在了人贩子手里,他们连哄带骗地把奶奶带到了千里之外当童养媳卖。

彼时,爷爷孑然一身,靠经营豆腐摊过活,虽不至于饿肚子,但也是家徒四壁。人贩子带着奶奶和其他几个小女孩来到我们这里,在村里人的撺掇下,爷爷东拼西凑了几块大洋,买下了奶奶。

从此,一省之隔的家,成了奶奶的天涯海角。

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能活下来,女孩被当童养媳卖掉仿佛是常事,人们见怪不怪。但无论处在哪个年代,人性都是相通的,人被当作商品售卖的屈辱感及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绝望感,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烟消云散。

我想,奶奶的一生大概就是在和这些过不去的心结在抗衡。

得知自己成了童养媳,加上又思念父母,8岁的奶奶没日没夜地哭着要回家。可任凭奶奶怎么哭闹,爷爷并没放她走,而是日夜看守她,生怕她逃走。

奶奶渐渐长大,逃跑的念头愈发强烈。后来,爷爷抱养了我父亲,他一门心思地想着,有了孩子的羁绊,我奶奶定能安下心和他过日子。

对于爷爷心里的小算盘,奶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她对我父亲这个养子的照顾并不尽心,甚至有些嫌弃。即使我父亲从小乖巧懂事,学习努力上进,甚至小小年纪就会洗衣做饭,但这些也很难讨奶奶的欢心。奶奶一心想离开这个家,摆脱这些人,而我父亲就是爷爷放在她面前的一块绊脚石。

爷爷仍旧把奶奶盯得很紧,生怕她趁自己不注意逃跑,所以平日把她赶进屋子、锁上房门,就算奶奶出去上厕所也是寸步不离。

人与人的缘分不同,奶奶虽然不喜欢我父亲,但对我小姑却视若珍宝。自从请人给小姑算过那一卦后,奶奶对姑姑格外上心,尤其是对小姑的学业非常重视。小姑在奶奶的悉心栽培下,成为我们村第一个上高中的女孩。

见奶奶对小姑如此稀罕,爷爷的防备也逐渐放松,几年后,奶奶再次提出回老家的想法。这次,爷爷终于点头答应了,但前提是他和奶奶一同回去,并且不能带孩子,欣喜若狂的奶奶马上答应。

几天后,爷爷把小姑和我父亲托付给亲戚,他和奶奶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奶奶日思夜想的家。奶奶抱着十几年未谋面的老娘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回那个让她不堪回首的地方了。

见奶奶铁了心不愿跟他走,几天后,爷爷只能只身返程回家。

奶奶离开时,家里的弟弟妹妹还小,现在他们都已成家生子,这么多年没见,奶奶觉得和弟弟妹妹很生疏。后来老娘又劝奶奶:你已经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了,况且女人总得嫁人,姑爷看着人也挺好,不如回去和他好好过日子。

奶奶知道,自己在娘家是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了,思来想去,满腹委屈却只能流着泪又回到了爷爷身边。

从此,曾经的异乡成了奶奶的故乡。

对于逃脱不掉的生活,有的人选择心平气和地接受,有的人则选择对抗,奶奶属于后者。她的对抗成了她生命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周围许多善良的人。

心有不甘的奶奶,动不动就和爷爷吵架。“躺平”也成了奶奶对付爷爷、表达不满的杀手锏。

不管是平时还是农忙时节,奶奶一旦不高兴,就装病躺在炕上、可以躺好几天不理人,也不会关心任何事,这种孩子气的处理方式常常让爷爷束手无策。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的这种“懒惰”行为成了大家司空见惯的事。对于奶奶的蛮横和执拗,爷爷任由她来,家里的活儿就由他领着孩子们去干。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我父亲结婚。

婚后,我母亲很快发现了婆婆的懒和“不合群”。

新婚后的第一天早上,母亲做好饭,一家人都来吃饭,唯独没见奶奶,出于尊重,母亲便主动进屋请她。但那时,奶奶却还未起床,面对笑脸相请的母亲,奶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知道了!”头一回就给了母亲一个下马威,我母亲当时心里有些许不痛快,但并未多想,她哪里知道这只是奶奶刁难她的开始。

我母亲很勤快,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尽管她对奶奶整天躺在炕上的行为很看不惯,但作为刚进门的媳妇,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视而不见,尽量维持着一家人的和气。

在这种状况下,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还算平静。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怎么可能没有磕磕绊绊呢?况且牙齿和舌头也终会打架。

我出生后,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除了奶奶。那段时间,奶奶依旧装病躺起,对坐月子的母亲和我不理不睬,这让年轻的母亲很有压力,她经常偷偷地流泪生闷气。我父亲暗暗着急,便把我姥姥请过来照顾我母亲。

但奶奶对姥姥的到来并不领情,她四处造谣姥姥的是非,姥姥一怒之下回了家,以后也很少来我家。

看着姥姥被欺负,隐忍很久的母亲终于和奶奶吵了起来。因为月子期间动气流泪,母亲落下了病根,从此眼睛见风就落泪。

爷爷为此说了奶奶几句,奶奶却更变本加厉了。从那以后,凡是我爷爷和村里的妇女多说几句话,她便跑出去骂街。

如果骂完不解恨,她还会跑去村委会告状。奶奶的想法就是,既然在这块举目无亲的地方,没有娘家人帮她,那她就去找政府,政府就是她的靠山,一定会帮她解决一切麻烦。

去的次数多了,村委会的人都开始躲她。奶奶可不管这些,她在村委会门口一坐就是一整天,最后再由爷爷和我父亲拉着架子车把她接回。然而,第二天她又继续去村委会告状,奶奶仿佛对这种事情“乐此不疲”。

我无法想象,当年的父亲和爷爷是什么样的心情一趟趟拉着架子车上的奶奶往返于村庄和村委会之间。

农村的家长里短传得跟风一样快,很快,奶奶的这件事沦为村里人的笑柄,面对人们背后的指指点点,我母亲只能低头骂道:“真不知道要脸!”

为了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计,除了农忙季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挣钱。我父亲结婚后,爷爷就不再下田,那时小姑还在上学,家里6亩多的自留地(农村当时对分给自己种的土地的一种称呼)里的农活几乎全由母亲一人包揽。

母亲经常要下田,尚在襁褓的我还需要人照看,所以那个时候,母亲下地前便把我交给奶奶照看。奶奶并不愿意带我,但碍于面子没有明说。

有一次,母亲下地锄草,奶奶把我哄睡后独自放在炕上便出门找人闲聊去了,而这一聊似乎忘记了我。

被饿醒的我嗷嗷大哭,然而哭声并没有引回奶奶,我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大概是哭累了,便又睡过去了。我母亲收工回家后,看见两个小脸蛋上挂满泪水却还在熟睡的我,心疼不已。

从此,母亲和奶奶之间的怨恨就如玻璃上的裂痕一般,越来越大。

见奶奶如此不待见我,过了没多久,母亲便把才几个月大的我送去了姥姥家,从此我的童年时光就在姥姥家度过。

姥姥一家人对我非常好,但长期和母亲分离,我非常想念母亲。母亲有时候会来姥姥家看我,但总是吃顿饭就匆匆离开。面对母亲远去的背影,小小的我总是要追出很远,哭得撕心裂肺,这也成了我童年最不堪回首的往事。

多年后的我总在想,如果奶奶当时能带我,也许我的人生就没有那么多遗憾。所以,我对奶奶的怨恨在长大后的日子里逐渐多了起来。

但那时年幼的我,还不懂得大人们之间的事情,只是觉得奶奶和姥姥有很大不同。

姥姥会给我唱歌谣,轻轻地搂住我、疼爱地亲亲我。奶奶只是远远地看着我,脸上挂着陌生的微笑。很少见奶奶的我,觉得眼前这个老人好白净,好精神,心里总盼着她能过来牵我的手,可是从来没有过。

奶奶为难自己,母亲尚能隐忍,但奶奶对我的种种不善待,母亲则丝毫无法容忍。

有一次回家,我告诉母亲想吃鸡蛋,母亲便拿了奶奶放在盒子里的鸡蛋煮了给我,没想到这两枚小小的鸡蛋,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

原来这鸡蛋是奶奶留给小姑的,奶奶发现少了两个后,把我母亲痛骂了一顿。生性好强的母亲气不过,和奶奶争了起来,两人一浪高过一浪的吵架声引来邻居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从没见过这种架势的我,吓得直哭。

母亲事后给父亲诉苦:娃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给娃吃个她的鸡蛋都不让吃!她的心怎么能这么硬?

奶奶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一日多过一日。

那之后不久,我的左腿受伤,医生建议尽快去省城的大医院检查治疗,否则有残疾的风险。心急火燎的母亲收拾好行李后,带着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向奶奶告别,奶奶则一脸讥讽:“你们要去看病就去,别给我说,我还不舒服呢。”

奶奶如此冷漠的态度刺激到了母亲,走出家门的母亲气得直发狠:以后你奶奶要是死了,你一滴眼泪也不许流。母亲发誓再也不和奶奶说话了,让我只当没有奶奶。

虽然母亲很气奶奶对待我们的态度,但一家人的日子总要过下去,所以许多事她只能尽量忍让克制。

奶奶依旧会躺在炕上“示威”,每到吃饭的时候,爷爷总是吩咐我给奶奶端饭过去。小孩子不会记仇,会很快忘记过去发生的不愉快。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很快活地端起饭菜走进奶奶的屋子,把饭菜给奶奶摆好:“奶,吃饭了。”奶奶躺在炕上,背对着房门,并没有回头理我,只是轻轻地哼一声“嗯”,表示她知道了。

但奶奶也有勤快的时候,譬如她爱护小姑,这个时候的奶奶仿佛就像换了一个人。

奶奶时常会给小姑炖鸡汤,说小姑念书很费脑子,需要好好补充营养。因此她总是隔一段时间,就把养的鸡杀掉,用慢火熬成新鲜美味的鸡汤。那香气四溢的味道经常馋得我站在锅边直咂吧嘴巴。

汤熬好后,奶奶有时候亲自送,有时候会让爷爷给小姑送到二里之外的中学。

虽然奶奶对小姑寄予了重望,总盼望小姑能有一天走出这个地方,这样她也可以出去跟着“享福”,但命运似乎无情,并没有照顾奶奶这些美好的想法,连续复读几年考大学无果的小姑还是回家成了“泥腿子”。

奶奶并没有甘心,她四处托人给小姑安排工作。后来又帮小姑一手操办婚姻,毫无怨言地为小姑带孩子。

不曾拥有的东西,就会让人很渴望。我曾经很羡慕地看着奶奶抱起小姑的孩子一口一个“臭蛋”、爱不释手的样子,而我却在奶奶的眼里一直如空气般透明。

我喜欢找爷爷玩,爷爷每次都给我讲笑话,挠我痒痒肉,逗我哈哈大笑,但一旁的奶奶并不参与进来,她总是远远地斜眼看着我们爷孙逗乐。

其实,细想想,奶奶并不是坏人,她只是一个被命运套在套子里自始至终拼命挣扎却无法走出去的一个孤独的人。在我翻遍脑海中所有过往的记忆里,也曾有奶奶对我好的画面。

我记得,那年暑假,我因贪玩中暑呕吐不止,一整天茶饭不思。母亲或许恼怒我一贯的顽皮,或许是忙于家务,对我的难受并未在意。

晚上当我昏昏沉沉地半睡半醒之时,奶奶推门进来,把手里的绿豆汤递给我,让我喝下去,说绿豆汤能解暑,她专门从别家要来的。我惊喜地看着奶奶,赶忙一口气把绿豆汤喝完,那碗绿豆汤真好喝。果然,第二天我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