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关节炎的主要类型之一,会导致多个关节毁损,致残率很高。据统计,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为0.34%-0.45%,保守估计患者超过500万例。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建华指出,早期识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规范治疗,能够减少关节畸形及致残。

早期三大主症:晨僵、关节痛、关节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3。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可导致患者残疾、丧失劳动力,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残疾率高达50.3%。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三大主症,即晨僵、关节痛及关节肿胀。“晨僵是指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的主观感觉,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个小时,晨僵可以发生在95%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关节痛最常出现的部位是腕关节、掌指关节以及近端指间关节,症状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明显的压痛,部分患者还会在受累关节的皮肤上出现棕色的色素沉着。如果是关节出现积液、滑膜增生或者是周围组织的炎症,还会出现关节的肿胀。”马建华介绍,出现以上三大主症时,应警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及时去医院排查确诊,进行治疗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马建华指出,除关节病变外,患者还会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生活环境、A组链球菌和EB病毒感染、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马建华表示,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为常见诱发因素,公认的发病机理是免疫紊乱所致,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及时治疗控制病情,阻止关节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异疗法,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减少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关节功能丧失,降低致残率。”马建华表示,通过规范的治疗,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临床缓解。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关系密切。马建华建议患者日常注意以下几点:

  • 树立信心,心情愉悦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容易反复,患者难免出现悲观情绪,治疗失去信心、无法坚持甚至放弃治疗。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会使体内内分泌产生紊乱,使病情加重。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依据天气变化和活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关节疼痛时可以试试热水浴,减轻疼痛。患者清晨醒来后,可先在床上活动关节,借助工具,如抓握有韧性的小球、核桃等,待关节活动灵活后再下床。

  •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节制,清淡为主,少吃刺激性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为合适。饮食中热量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为合适。

  • 积极治疗,定时服药

定时服药、定期回诊,接受指定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当关节处于急性炎症期时,需注意休息,不要进行按摩治疗,当关节炎症缓解后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局部热敷,如热水袋、食盐加热外敷等。

  • 减少卧床,适当运动

减少长时间卧床时间,若长期卧床休息会招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萎缩和骨质脆性增加等危险。适度运动,每锻炼1小时休息至少10分钟,1天至少2次,可快速走路和倒走,也可以进行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