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孟子曾说:作战方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便放到现在,老祖宗传授的经典仍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巴以冲突中,天时、地利、人和是如何影响战争走势的呢? 我们一块来分析下。
一、哈马斯为什么会选择10月7日清晨突袭以色列?
当地时间10月7日6点30,哈马斯向以色列全境发射了5000枚重型火箭弹(以色列方面称其发射了2000余枚),该火箭弹口径至少300毫米,性能已经得到质的提升。哈马斯武装人员乘坐自制动力伞渗透进以色列控制的南部地区,与此同时,炸毁了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的隔离墙,使用了伊朗的 “燕子-2”无人机对以色列的军事岗楼进行破坏……哈马斯将此次突袭行动称之为“阿克萨洪水”。
针对哈马斯的突然袭击,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竟然表示:“对事态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

哈马斯选择该时间点搞突袭,基于四个“天时”:1、凌晨时刻以色列岗楼执勤士兵的疲惫。凌晨是容易身心疲惫的时间,想必是执勤了一晚上,也累了,不自觉地打起了哈欠。不料哈马斯趁天刚亮就发动了突袭,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
2、10月7日是以色列犹太人住棚节的最后一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与怀念中,亲朋好友聚会,畅所欲言,情绪得到了释放,反倒是放松了警惕。顺便说一下这个住棚节,该节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日之一(2023年以色列犹太人住棚节从9月30日起至10月7日)。犹太人为感谢耶稣对犹太人的庇护,通过搭建临时帐篷来举办各项庆祝活动,包括宴请亲朋好友、唱歌跳舞、组织音乐会等。

犹太人住棚节

3、哈马斯通过动力伞渗透进以色列控制的地区,具备了动力伞起飞的风力条件:需要迎风起飞与飞行,风力不能太大,安全风速范围不大于6.7米/秒。发动突袭前,哈马斯会对乘坐动力伞突袭以色列的士兵进行培训。实际上在突袭行动中,武装人员乘坐的动力伞,头盔、飞行服等啥装备也没有,其实他们心底也明白这一去就是永远。
加沙地带西靠地中海,东靠中东陆地,东西宽度较窄,最宽处12公里,根据其地理条件,白天风从地中海吹向加沙(西北风偏多),晚上风从加沙地带吹向地中海(偏东风),清晨处于夜间与白天的过渡时间,风力相对不大。当然,白天也不是不可以飞,白天的话目标太明显了,岂不是白白去送了人头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马斯乘坐自制动力伞渗透进入以色列

4、哈马斯这次突袭使用的是燕子-2无人机,是从伊朗走私过来的(通过埃加地下隧道)。这款无人机的技术性参数暂不明确,应该也高不了哪去。晚上行动的话,视线与精准度不好,定位不准盲目扔炸弹,搞不好会打草惊蛇,弄巧成拙。选择在视线相对好的清晨利用无人机打击目标,效果更佳。

燕子2无人机

哈马斯利用“天时”搞突袭,短时间内造成以色列的被动。不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时不如地利!
二、加沙地带的“地不利”
加沙地带,属于巴勒斯坦的一部分,面积365平方公里。位于地中海东岸,虽说海岸线约40公里,但实际上海域被以色列给套住了。由于以色列的军事管制,哈马斯并没有控制加沙地带的海岸线,目前海域仍是被以色列控制的。渔民只能在距离海岸线15海里以内的海域进行捕鱼。未经以色列同意,外界的船只根本进不来。
加沙地带西部与北部被以色列围绕,以色列在与其接壤的地带,修建了十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以外300米是安全隔离区,擅自闯入者——“那个字”。
有人会说,加沙地带与以色列控制的地区边界线较长,下方开挖了不少地下隧道吗?哈马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隧道搞地道战啊!是的,没错。实际上,以色列为防止哈马斯通过地下通道搞突袭,还真做了不少工作,对地道采取爆破法、插钢法等等方式进行破坏,确实取得不错效果。否则,因为10月7日这次突袭,以色列的伤亡更大。

综上,加沙地带并没有很强的战略纵深,也就是说没有“地利”优势,加上军事力量过于悬殊,哈马斯根本经不起以色列的打击。
三、加沙地带百姓对哈马斯的态度是铁板一块吗?
军事实力强大的背后是来自经济、科技、民生等条件下的支撑。只谈人心团结不谈综合实力,那战事就是去送人头。因此,这个“人和”,现在要有引申义了:人心所向,实力还要强。
加沙地带的人口与经济是怎样的?截至2022年底,该地区人口已经突破了237万,也就是说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493个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名妇女平均生育4到5个孩子。然而,自然禀赋不理想,物资相当匮乏,医疗条件极差。有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普遍的营养不良。受制于以色列的封锁,这里就像个露天大监狱,进去了就出不来,想谈人权?没门。为了填饱肚子、照顾家庭,约有1万人不得不去以色列工作,埃雷兹检查站便成了他们每天进出以色列的唯一通道。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封锁与打击,导致其被动“闭关锁区”,毋庸置疑,这是导致加沙地带艰困的主因。在吃不饱穿不暖、家仇国恨等因素促使下,不少人选择加入哈马斯,源源不断的为其提供了战力。不过,加沙地带百姓对哈马斯的态度并不是铁板一块,在该统治下,加沙百姓活成了“活着”,还不一定能活下去,他们能没有怨言吗?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在巴以冲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时,甚至有人为以色列提供情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以冲突中破坏的加沙

不占地利、人和优势,哈马斯最终还是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战败,再战也是迟早的事,这里边有有家破人亡的仇恨原因、也有统治不力需要转移矛盾的原因等。由战争导致的死亡、仇恨、战争、死亡、仇恨……,就在巴以之间形成了一个永远打不破的魔咒,打不破,真的打不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