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以九龙湖为背景拍摄的。右边是我的生母,一位妇产科医生,和蔼可亲;左边是我的养母,一位农村捏骨匠,慈祥亲切;后边站着的是时年22岁的我;前面的小男孩是我的大外甥卫卫。

一九八一年阳春三月,华清池内,游人如织,暖意融融;碧波荡漾,垂柳依依。这是我参加工作后迎来的第一个春天。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携两位母亲来临潼,逛逛华清池,洗个温泉澡。一是报答两位母亲对我的育养之恩,二是让老人看看解放三十多年来华清池的变迁。

这一天,两位母亲游得特别开心,上五间厅,登荷花阁,一点不感到累;嘴里还不停的念叨:“这棵贵妃手植榴又长粗了”;“那个池子温泉水还是那么热”……安排老人洗完澡后,大外甥卫卫喊着要照相,我们便来到了九龙湖西南侧,在一块大石头旁的台阶上坐了下来,于是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离开时,母亲指着旁边那块石头说:“隆,你自小喜欢石头刻字,如能在这上边刻出花儿来、景儿的多好啊!”

“一脉温汤流日夜,历尽周秦和汉唐”。华清池不仅是我国开发利用温泉资源文化的源泉,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从小喜爱书画,擅长篆刻。这张照片20多年来,一直镶嵌在我的书房的主要位置;母亲石上刻字那句话,也一直铭记在我心里。每年春暖花开,我都要来这里采一次风,与老外对话,和内宾畅叙,渐渐地自己也置身于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幸两度“下海”体验生活,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华清池,在九龙湖岸边度过了700多个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终于实现了母亲当年的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写得最好的一幅字,是“华清春晓”;刻得最佳的一方印是“九天龙气”;作的最美的一首诗是“温柔汤泉”。其后,便有了《华清池篆刻选》60枚印屏获奖,有了《华清池印谱》120枚原拓本问世。这正是:

慈母一语启稚顽,铁笔青石绽心田。

九龙朱砂透纸背,晖映华清不夜天。

(2003年4月20日刊登于《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