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

全文共143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每年桂花树飘香的季节,全国的设计师品牌都会来魔都集合。

我年年都会去。以前为了做报道,这几年是为了看货。

今年我走路可能开了10倍速率,六个小时就看完了几个展600多个品牌。

大部分瞄一眼就走。不得不说,主办方场地布置越来越豪华,品牌方装置越来越像模像样,新品牌名字越来越撞网红面馆,但衣服越来越看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奇思妙想的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表达了炸裂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稣看了都要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门口站着妆容比女人还精致的时装男,整成网红脸粗嗓子的摩登女。

有些女装说是品牌吧,更像镇上唯一的时装店,当地名媛都会去的那种。拖着拉杆箱来进货的不少也是整容脸。大部分都自称设计师品牌。但撞款比比皆是,设计风格难辨。

我问有一家“你们又是碎花又是运动,到底啥风格呢?”品牌方答,就是女人味风格。这风格的定义服装专业的老师听了估计要吐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师品牌展会,还是大卖场清仓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家不断自豪的强调范冰冰穿他们家这个衣服那个衣服。这早被内娱封杀了居然在时尚圈还香着?十年前洗头店贴过海报竟然还是今日潮流标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装也有不少土豪杀马特风。路过一个类似叫David zhang的,从神秘黑色围栏望进去仿佛黑帮开会。据说一早还会集体喊口号“以梦为马!”就差跳操了。

但这家听说销售额不错。这才是我很不得把自己眼睛戳瞎的郁闷和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刚理完发的你吞吞吐吐犹豫不决。发型师边欣赏边说:“就流行这个!”

虽然你觉得丑到爆丑。但时髦这件事,是很主观的。

你环顾了一下店里,看到理发的人也不少。看到发型师满脸的自信傲娇,开始怀疑是自己的问题。

你只能客气说谢谢,走出店门就想哭。

人家是发型师,人家手上有很多回头客,仿佛人家就有了对于“洋气”这件事的话语权。

理发这件事,我选择的是永远不会进门口有小姐姐弯腰说”欢迎光临”的店。

就像我完全没法get到一些品牌的设计灵感,仿佛喊一句口号就是slog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好奇问一个一口气租了五六个摊位的某南方集合品牌老总,你的设计师团队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管理和区别的?他摸着长发像诗人般回复了一堆废话。

我唯一听懂的是,设计师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自己想设计啥就设计啥。所以这些摊位的衣服都像给塑料娃娃穿的幼稚而浮夸。

不过他显得够有实力展位够气派,仿佛也就掌握了时尚的话语权。


这样的乱象里,我只尊重坚持独家风格理念、具有基本审美的品牌。

比如有家叫“遛狗人”,专门给遛狗人群做的。衣服不错属于轻户外风,可惜这个执拗的名牌名字,搞得好像不养狗的人不配穿这个衣服。我弱弱表达了意见,人家说这不影响我们的人群受众卖得挺好。但前一秒我明明听到他们摊位小姑娘在和隔壁摊位小伙子做哭丧表情,意思是真没啥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个品牌把自己本季的设计理念写在门口的白墙上:“2024S/S目光落点于城市中的老年人,尝试以时尚的视角观察他们,解读老年群体超越年龄的魅力,以old来表现fashion。”我以为有品牌对准了银发经济。结果一看还是潮服,做两层领口的T恤意为“老年人总喜欢套着穿很多件衣服”;渐变色T恤颜色像极了“老年人系了很多年的褪色的皮带”。无论如何,有想法总比抄爆款显得有骨气点。

六百多个品牌走下来,我欣慰的看到最周正的几个品牌都上过自己的直播间,也遗憾的想起,有几个非常好的设计师品牌没看到。

老实说,很怕这些还在辛苦原创图案花样、做独家面料以免被某宝抄袭的品牌会坚持不下去,也不知道能坚持几年。所以现场碰到都会饱含深情的表示太不容易了,就差握手拥抱。在乱哄哄的“时装”堆里,仿佛看到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般几乎要落下泪来。

秋装上新,入冬不远。

阅尽繁华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应该拥有的产品。希望每一次的消费都物有所值,每一个用心做产品的品牌都值得被尊重和看见。点击预约,周五晚云端见⬇️


没时间看直播、但一直追求高品质性价比的家人们欢迎扫码入群⬇️



马晴

前申报时尚总监 娱乐副总监

沪上资深媒体人。十余年来致力于把明星打回人形,用报道伴随明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