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哈马斯和以色列干起来了。

之所以强调是哈马斯而不是巴勒斯坦,是因为哈马斯代表不了巴勒斯坦。在国际社会能够代表巴勒斯坦的是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导者是巴解组织,也就是法塔赫。

所以把这一次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称作“巴以冲突”不合适。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哈马斯是不是疯了?因为自打以色列建国以来,他们的强硬举世闻名。

估计以色列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的情报部门对于这次袭击一点预警都没有。

至于说这场战争的走势,相信要比俄乌战争干脆利落得多。因为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

那么哈马斯怎么就有种不断挑衅以色列?甚至还不断升级?

对于这次冲突的原因,哈马斯在声明中说,以色列“亵渎”阿克萨清真寺,杀害巴勒斯坦平民,哈马斯要让“敌人”明白,“不追究责任”的时代已经结束。

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说,哈马斯突然发动大规模袭击,是为了阻止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如果连中东老大沙特都跟以色列握手言和,那哈马斯在阿拉伯世界就几乎孤立无援。这当然会让哈马斯感到背叛。

但说实话,沙以正常化只是个时间问题,哈马斯阻止不了。

但要说到哈马斯不断挑衅以色列的根本原因,我想这是由哈马斯这个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哈马斯这个组织成立之初,设定的目标就是灭亡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

这样的目标意味着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没有和平可言。

甚至可以这样讲,不断挑起冲突是哈马斯的生存之道。

想想看,假如真的和谈了,巴勒斯坦政府中有哈马斯这种激进组织的一席之地吗?

所以,只有不断地制造冲突,挑起仇恨,哈马斯才能不断地获得资金和人员上的支持。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养寇自重”,虽然用到哈马斯身上不太准确,但基本上讲清了哈马斯的生存方式。

所以说,只要有哈马斯这么个搅屎棍子存在,中东地区就消停不了。

而更可怕的地方是,以色列这边也有一帮主张对巴勒斯坦强硬的极右翼分子。和他们相比,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得算温和派。

结果双方就这样打来打去,仇恨不断累积。这反倒成就了哈马斯的生存之道,以色列打死巴勒斯坦1000人,可能就会为哈马斯“制造”出一万名新的“人弹”。

除非以色列把生活在加沙的200万巴勒斯坦人都给收拾了。但这可能吗?未来这个地区恐怕和平仍然遥遥无期。

所以对于哈马斯和以色列极右翼分子来说,只有不断地发生冲突,他们才能持续获得话语权和利益。

战争对他们有利,死的却是平民,说白了这就是一帮打着民族宗教旗号的战争贩子。

其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曾经一度看到过和平的曙光,那就是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

这项协议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也让巴勒斯坦建国看到了希望。

因为签署这项协议,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图片

然而这样一份能给巴勒斯坦地区带去和平的协议却遭到了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强烈反对。

他们反对的表面理由是自己民族的利益在协议中遭受巨大损失。

但实际上的原因是一旦巴勒斯坦地区实现和平,这帮战争贩子也就没有了营销的舞台,和平不需要他们。

天不遂人愿,拉宾被以色列极右翼分子暗杀。拉宾去世后,一些反对该协议的以色列领导人上台,其中包括现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而巴勒斯坦这边,随着阿拉法特的去世,巴勒斯坦再也没有人有这样巨大的威望可以压制各个派系,结果导致哈马斯的崛起。

当双方的右翼势力同时掌权,就意味着和平的大门彻底关闭。

拜双方所赐,生活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犹如生活在一座巨大的集中营里。困苦不堪。

这本来为哈马斯在国际社会上带来一丝同情。但这一回哈马斯发动的突然袭击,尤其是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与凌辱,让他们在国际社会失去了最后的道义。

但以色列这一次即便灭掉了哈马斯,和平仍然遥遥无期。因为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不断扩大的仇恨会酝酿出新的哈马斯。

让人唏嘘的是,这个地方曾经真的有那么一次机会重获和平。那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当时双方的领导人既有意愿又有威望促成此事。

然而双方的极右翼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毁掉了这次机会。而代价就是双方人民源源不断的鲜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