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良好的表达可以传递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说话习惯对于学习、交际、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裨益。

然而,近些年来,语言障碍越来越普遍,很多孩子在发音、咬字、语调等方面频频“爆出”问题,无疑引起了家长的担忧和疑虑。

面对孩子可能或正在发生的语言问题,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说话才能避免呢?下面,我们与【上海中心】一起来探讨一下。

训练一:利用汉语拼音为孩子打好发音基础

训练介绍:

汉语拼音系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重要工具。它使用26个拉丁字母来表示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通过音节标记表示声调。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拼音规则,了解每个拼音的发音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训练内容:

1.由最基础的音素开始,通过认读和重复记忆的方式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规则,识别和发出普通话中的声母韵母组合,打好发音基础。

2.父母可以通过现场展示、播放音视频来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音节,便于日后的交流和沟通,注意对错误发音的纠正,但不要呵斥和批评。

训练意义:

学习拼音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普通话中音节的构造和拼读规律,夯实发音基础,为之后的语言发展创造条件。

训练二:巧用旋律与节奏引导发音

训练介绍:

旋律所产生的韵律具备普适性的节奏感,因此在教宝宝发音时家长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儿歌或童谣来进行引导,利用旋律所倚重的韵脚强化孩子对某一音节或某一字词的记忆,在相对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训练过程:

1.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或童谣,如《小星星》、《数鸭子》等等,可以由父母领唱,然后带着宝宝逐字逐句翻唱,强化他对于数字、物体的记忆。

2.使用手势或肢体动作引导宝宝一起唱歌,例如指着自己的鼻子、眼睛等,激发宝宝的参与度,提高他对于日常事物的认知能力。

3.鼓励宝宝拍手和跟随歌曲的节奏,帮助他锻炼表达时的流畅性。

训练意义:

巧用旋律和节奏引导发音的练习,不仅能够强化孩子对标准发音的正确认识,还能提高他本身的语言流畅度,降低因发音不准而引起语言问题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训练三:通过反复询问锻炼孩子的语言逻辑

训练要点:

你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真的要孩子做出回答,你只不过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规范的语言。

训练内容:

1.提问要注意语气,不要过于严肃。如果过于严肃,孩子的大脑就会激发防御机制,他接下来回答的过程并不能正确地展示自身的语言状态,甚至会掩盖一些可能的语言异常;

2.提问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提问不必拘泥于场合,什么时间都可以,比如小朋友穿上了新鞋,我们可以问他:“这双鞋是宝宝的鞋子吗?真漂亮啊。”在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顺着话茬再问:“这双鞋好不好看啊?”家长要学会见缝插针提问。

训练目的:

向孩子提问并非是要他一定回答,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来引起孩子的思考,让他发动大脑去想问题的答案,并且向爸爸妈妈阐述出来的过程。这个思考、表达、回应的过程才能真正起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改善孩子的语言(发音)问题呢?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尽快改善孩子的发音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语言障碍存在时间越久,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就更大。因此,语言矫正才有了“可用武之地”,它确确实实能帮到孩子,比如这样:

1.改善儿童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类社交互动的重要方面,而语言障碍会给儿童的沟通能力带来困难。而语言矫正可以改善儿童的表达和接受的语言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通过系统性的语言矫正,儿童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指令。

2.增加儿童的社交互动行为

通过语言矫正,语言障碍儿童基本上可以获得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且更容易与同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各种团体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他们还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更加主动,这对他们的社交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