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节选自:《生命的意义》‍‍‍‍‍‍‍

【法】亨利·柏格森著 刘霞译‍‍‍‍

我发现我总是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之中。我会时而寒冷,时而温暖;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忙碌,时而悠闲;时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时而驻足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我的存在被知觉、感受、意志、想法等分割成许多部分。

在它们的依次更替下,我的生活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据此,我似乎可以给出这样的结论:我的存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但是,我认为这样说还不够确切,因为这些变化的剧烈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我将我的存在划分成一个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状态,这些状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整体。我会不停地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就是我存在的形式,这就是变化的奥妙所在。

若单独去看每一种状态,人们可能会将它误解成是不变的。

但是,若我们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类所有的知觉、感受、意志、想法等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如果始终处于一种精神状态便不存在变化,但生命的存在需要变化,它就像一条河流,绵延不断,流动不息

所以处于一种精神状态不变的生命将停止流动,它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举例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提及这样一个概念,即“最稳定的内部状态”。但实际上,这种概念只是我们对一些不动物体的视觉感知的描述。表面看来,如果光线等外部环境不变,我们去观察一个不动的物体,就会认为它是不变的,从视觉上来说,它的模样依然如初。

然而,事物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现在的物体已经不再是前一秒的那个物体了。

过去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这种媒介被人们称之为记忆。

随着记忆的积累,我们的精神状态会越发得丰富与饱满

相应地,我们的知觉、感情、欲望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内部状态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它们绝不像视觉上的那些不动的物体一样固定不变。

我们常常忽略那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只有等到这些变化足以改变我们的态度,或足以为我们确立新的方向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们。

而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自身的状态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状态。

我们所处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变化,我们的存在就是一个变化的集合体。

从本质上来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与保持同一种状态不变并没有差别。

“保持不变”的状态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不同状态间的过渡千姿百态,两种过渡状态的相似程度同样超乎人的想象。

变化是永恒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人的心灵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或者说是微弱的,所以人们往往很难通过眼睛看到这种变化。

只有当这种变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变得显著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

我们会为注意到的变化重新命名,然后再将它置于我们的“正前方”,将前一个状态置于我们的记忆之中。

这样,新的状态又是保持不变的了。

接下来,现在的状态又会被一个更新的显著状态所替代,如此循环下去。由于我们的注意力会被一系列独立的行为所吸引,所以我们的心灵状态看起来像是非连续性的。我们的心灵状态又可以被称为变化着的心灵生活。

在心灵生活的旅途中,道路不是由一个个断裂带构成的,而是由一个平缓的斜坡构成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到一个个状态是分离的,像是一个个断裂带,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只能观察到生活中那些明显的行为。因为心灵生活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其中的各个事件之间看起来仿佛是相互隔离和毫无关联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各个心灵事件之间是毫无连续性的。但是,实际上,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同一个背景之上,而这个背景具有连续性,它已经准备好将心灵事件分割开来的间隔。

整个背景像是一组交响曲,而各个心灵事件是它的一个个鼓点,它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不停地敲动。我们之所以会注意到某些事件,是因为这些事件具备更强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我们能对它们产生兴趣。

毋庸置疑,我们的心灵生活是整体流动的,而各个心灵事件就是在这种整体流动中产生的。

我们所处的每一个活动地带既包含了各个事件,又包含了我们的感觉、想法和意志,而那个被我们意识到的事件就是这个活动地带中被照亮的点。

由此可见,我们的各个心灵状态或事件是前后联结、彼此交融的,它们共同组成了生命的河流。

本文为北大公共传播转载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 砾乐

图源 | 网络

欢迎合作 | 投稿

pcsdpk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