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LIANG WAN ZA MIAN”“HUANG MEN JI MI FAN”“HONG DA TU WEN”……如果你在街头看到这种“拼音风”的招牌,多半会一头雾水。

前段时间,成都某条街道商铺的招牌“为了统一美化”全部被换成了这样的“拼音版”,中文店名仅在右下角缩小显示。

结果前几天涉事的街道干部因为“漠视群众利益问题”受到了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引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成都商铺招牌的话题。

成都很多老字号的招牌名里往往都暗藏着知识点,这些老字号招牌随便提一个出来,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比如春熙路上知名的“盘飧市”。咋一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反映出来的是,这是一个市场的名字?中间那个字念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飧市是成都著名腌卤店,始建于1925年,店名取自杜甫《客至》诗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一句。

知识点又来了。盘”为装盘、摆设之意,“飧”为熟食、特指晚餐,“市”为集市。“盘飧市”就是为老百姓提供熟食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飧市”中间那个“飧”字读作sun(一声)。不过如果你要问成都人盘飧(sun)市在哪里,十个有九个成都人都是打不到方向的。因为成都人习惯把这里念成盘飧(can)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僻字扫盲只是起步,背后知识点才是进阶。

成都以前有家知名的餐厅叫做“姑姑筵“(yan,二声)。

“姑姑筵(yan,二声)”是成都的一个方言,也当是当时孩童的一种游戏,现在也只能在老成都人嘴里能听到,大概意思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小孩子事先约好,谁带锅盘瓢盆,谁带油盐米面,然后相约到郊外去捡柴架灶,点火煮饭,等饭菜煮好之后大家一块儿享用“姑姑筵”。如果没有食材,也有几个小朋友分别扮主人、客人、厨师、仆人等等,然后模仿成人的样子开宴席,表演吃“姑姑筵”的玩法。

一个城市的底蕴往往就在这些不经意的地名和招牌名里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的好吃嘴们对于招牌总结了很多经验。

凡是招牌里头带有“娃、孃、哥、姐”等字眼的餐馆,味道一般都不会太少,比如“张哥猪耳朵”“李孃烧烤”“周二娃冷锅鱼”。这样的店铺老板多半还有两手绝活,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牌里带有‘正宗’二字的馆子九成九都去不得,十有八九都会失望。比如“正宗渣渣面”“正宗白家粉肠粉”等等。当有人用“正宗”二字来强调食物好吃的时候,先天气势就弱上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在招牌上见到有“成都小吃”字样,进店十有八九都可以吃到酸辣粉。

关于成都商铺的招牌,你们有什么经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