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按理说,听到敌军将领自杀的消息理应高兴,可为何粟裕将军却直直的栽倒在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11月,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这是继辽沈战役之后,共产党的再一次爆发。国共两党内战这么多年,蒋介石其实对当前的形势也早就心中有数,共产党的胜利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淮海战役中的碾庄圩战斗时,国共两军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胶着状态。直到传来黄百韬自杀的消息,解放军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

而那被毛主席称为“当代白起”的粟裕,在听到国军“平民”将领黄百韬自杀的消息,更是一头栽倒在地,直接晕了过去。不禁让人怀疑,碾庄圩战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战况“突变”

1948年11月12日,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的粟裕,在向着碾庄圩推进的过程中,收到了一个让他意外不已的消息:碾庄圩的战况十分惨烈!

粟裕对此感到疑惑不已,无论是从敌军的人数、还是从对国军将领的了解上来看,都不应该是这个结果才对。当时的粟裕不久前刚主导完孟良崮战役,他不相信,竟然还有比孟良崮战役更为惨烈的。

但随着副参谋长张震的报告,粟裕的眉头也开始深深皱起。

碾庄圩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是由十几个村落组成的,地势高低不平,水沟河道更是四处可见,不仅如此,或许是由于村落之间位置比较近的缘故,几乎每个村落与村落之间都隔了高高的围墙,就连每家每户也是一样。

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碉堡,压根看不到村子的里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这对解放军的进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战斗从开始到此刻,国军压根就没有疏散群众的意思。敌营中,每家每户的人都被强制圈在了村子里面,直接导致了解放军“投鼠忌器”,不仅不能用火炮,就连进攻的时候都会有所顾忌。

反观敌军,则是直接拿着几十挺机枪,架在村口向着解放军冲击的方向扫射,不仅如此,在一些高墙上、门缝里等有缝隙的地方,都打通了射击孔,架起了枪。只要解放军一上前,国军就开火,场面残忍至极。

其实,对于碾庄圩的情况,粟裕之前也是有过一些了解的,但是按照他以往与国军的作战经验来看,只要从四面突破,占人数上的优势,将敌军尽数剿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当下来看,双方已经激战了两天两夜,国军的表现却大大超乎了粟裕的预判。

无论是在作战方面,还是在战斗意志方面,国军都明显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状态。华野13纵队的司令员周志坚,更是直接说起了其中最大的困难之处,那就是在打的过程中,解放军哪怕冲入了敌军阵营,在枪林弹雨之下,国军更是把喷火器都拿了出来。

而对解放军而言,在剿灭每一个村落的敌军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先将村子里的老百姓进行疏散,而在疏散的过程中,战斗就会变得无比被动,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兵力,才能夺下一个村落。

他直言,这么多年以来,就连那在孟良崮战役中直面国军的“王牌军”74师的时候,都比这要好打得多。

由此可见,这场战斗是多么的艰难。而粟裕在了解到战况后,也是直接就停止了进攻,转而迅速调整方案,改为从地下挖暗渠,一点点逼近敌军,以包围之势,进行蚕食。

实际上,上文我们提到的国军大势已去,不仅仅蒋介石心里面这么想,就连国军的将领们也隐隐有了这种想法,虽然两军的战事处在了胶着状态,但实际上碾庄圩的国军部队全然是困兽之争,而拖延出来的时间,不过是国军一直在强撑着,等待支援。

也正是因为国军的死死坚持,才让粟裕对这一场看似必胜,却又有诸多阻挠的战斗头疼不已,耽搁时间还不是最主要的,而最命的是,伤亡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望着前线不断报过来的战况,把粟裕急得不行。而且,如果一旦国军坚持到蒋介石的救援抵达那一天,那说不准战况又会发生新的变化。

面对这些,他也只能加快进程,把精神拉紧,随时准备更改作战计划以及拦截救援。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到了毛主席发过来的电报,直接指明了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国军将领黄百韬,只要把黄百韬拿下,那么碾庄圩内的敌军就会沦为一盘散沙。

背后的筹谋

粟裕是知道黄百韬的,其实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粟裕就与黄百韬就交过手,他知道黄百韬这个人对付起来并不容易,甚至在多年后,他都直言,如果黄百韬与他一对一的话,恐怕,他自己都不是黄百韬的对手。

黄百韬是谁?为什么被称为“当代白起”的粟裕都对他有着如此高的评价?

说实话,在国军中,他并不算特别“起眼”,也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名“平民”军官,靠着一路的军功,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早期的时候,他在北洋军阀,后来又投靠到蒋介石的麾下。在进入国民党的时候,甚至他还曾经收到过蒋介石的冷眼相待。毕竟对蒋介石来说,培养心腹似乎已经称为了他笼络人才的最主要渠道。尤其是他“任人唯亲”的做法,更是让他的心腹圈子基本都是在浙江人里边打转。

对于既是新人,又与“浙江人”、“黄埔军校”等标签沾不上半点边的黄百韬来说,那段时间的他,也只能是苦苦熬着。

但他也不是个将就过下去的人,我们先不说他的作战手段是否可取,就说他在作战时的坚韧以及灵活的头脑,就能看出,他是个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战士。与部分国军相比,他没有他们身上那些狡猾的心思,而是随时冲在一线,坚韧不退缩的人。

随着参加的战事越来越多,他的优点也一点点的开始显露了出来,得以参加更多大的战斗,但是,这也仍旧不能摆脱他在蒋介石心中的那一层“非嫡系”的隔阂。

黄百韬也不傻,他自己也是知道的,但他似乎也不那么介意,而是一直寻找各种机会。直到皖南事变后,他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蒋介石的视野中,并在之后被任命为军事主管。

尽管如此,作为杂牌将领的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与那些真正的嫡系将领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但是,每每在战斗的时候,他的表现却又比嫡系更像嫡系,遇到危险,随时冲在一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得不说这份坚定的心思,在非嫡系中,的确是很罕见的。

这其实是缺点,也是优点,最关键的,就看用在什么地方,以及是在什么部队。

对粟裕来说,自从皖南事变后,他就对黄百韬有过一些了解,此次的碾庄圩战斗之所以能够顽强的与解放军僵持这么久,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黄百韬在背后起作用。

毕竟从兵力上来看,黄百韬的兵团人数不仅少于解放军,而且其中的战力也都比较杂,比起其他的国军部队,其实只能说是中等兵力。要不是靠着黄百韬的坚持以及他那刁钻的打法,恐怕国军也没法支撑这么长的时间。

而就在黄百韬带领这人数不多的将士苦苦坚持的时候,他却不知,远方的蒋介石的援助来倒是来了,可来的不是援兵,而是对他的“奖励”,鼓励他再坚持坚持,援兵马上就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战场是残酷的,他最后还没等到蒋介石的大军,就已经在战斗中被流弹击中,最后在11月22日眼看大势已去后,将手中的枪对上了自己。

国军剩余的将士看到将领倒下后,本就疲乏不已的队伍更是一瞬间溃散。而此时,指导战斗的粟裕听到黄百韬的自杀的消息传来后,紧绷了多日的神经一瞬间松了下来,最后直接栽倒在了地上。

当时,旁边的解放军看到粟裕倒地,都以为是他太累了,直到后来,他的妻子楚青透露,原来粟裕在早些年头部受过伤,患有头痛的毛病,但他不敢跟毛主席说。

有时候作战压力大,精神又紧绷时,头就会隐隐作痛,而粟裕每到这个时候,为了保持清醒,他就时常用冷水洗脸,长此以往,头部的问题也日益加重。

再加上他本就有高血压,连续多日的作战,加上他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也让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紧绷状态。

而突然得知黄百韬自杀的消息时,对他来说,无论是皖南事变的大仇得报、还是终于拿下碾庄圩这块碉堡战场,他的心情无疑是有着非常大的起伏的,这才突然有了晕倒的一幕。

他没跟毛主席说过这些,也不敢说,因为他知道,每个战士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下来的,谁的身上没有一点伤!如果他因为这点伤就去跟毛主席说,他担心毛主席会出于他的健康考虑,让他到医院疗养。

而对他来讲,这些却都不是他想要的,新中国还没有解放,革命还未成功,他还需要继续站在一线,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想要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自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人评说,黄百韬是个忠君爱国的战士,但可惜跟错了人,如果他当初站对了阵营,那么可能迎来的又将是另一个结局。

而自此之后,粟裕“当代白起”的称号也愈发在解放军中广为流传,后来作为十大将之首的他,更是被无数人评以“500年里最杰出的歼灭战大师”。不得不说,在粟裕的一生中,诸多大的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而现如今他虽已离世,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永不消散!


1. 历史档案笔记—听闻黄百韬自杀,粟裕一头栽倒,妻子楚青透露:他不敢向主席诉苦
2. 公子无用—第三野战军战史:碾庄战役的惨烈残酷,完全超出了战前的预判
3. 央视网—粟裕:中国500年里最杰出的歼灭战大师!
4. 百晓书翁—用杂牌军在碾庄让华野损失6万多人,粟裕:一对一,我不是他对手
5. 韩跳跳历史—听闻黄百韬自杀,粟裕一头栽倒,妻子楚青透露:他不敢向主席诉苦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