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几年相对平静的巴以地区战端再起,哈马斯恐怖组织向以色列境内发动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恐怖袭击,此次袭击蓄谋已久,恐怖分子陆、海、空全方位行动,并发生了超过5000枚导弹和炮弹。据以色列医疗部门消息,此次袭击已造成至少1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800多人受伤。以色列国防军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发起针对加沙地带的“铁剑”军事行动反制,这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袭的巴勒斯坦人俘获了以军军车

面对恐怖分子的疯狂挑衅和如此规模的人员伤亡,按以色列建国以来的斗争历史,以色列只会10倍甚至100倍的偿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词语描述就是“以命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梅卡瓦坦克,能打不重要,保命才是重点

以色列对于生命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武器装备上,世界主流的主战坦克设计基本趋同一致,重视火力、机动、防御,但梅卡瓦主战坦克是一朵奇葩。以色列处于四战之地,凭借历年实战经验,以军确立了“以防护为基础、保护乘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在研制阶段便确定坦克的3大性能次序是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甚至可以说,以军将但坦克的所有技能点都点在了乘员防护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梅卡瓦是一辆优秀的步兵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卡瓦坦克,后部位乘员仓

为此,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除了一般防护系统外,更是将发动机移到坦克的前方,进一步增加了坦克正面的防护能力,为乘员留足了生存空间。与西方传统坦克和俄制坦克相比,更是暴露其出火力弱、机动差、目标大、火线高等一系列问题,但这就是以色列的方式。

俘虏交换,千人换一人,诠释不抛弃

如果不幸被俘,那对于以色列政府来说就是空前的压力,这种压力是超越以国内党派、宗教的。吉拉德·沙利特是一名普通的以色列士兵,2006年6月25日,巴勒斯坦武装突袭以方境内,俘获时年19岁的坦克兵沙利特。自沙利特被俘后,沙利特家人指责以色列政府未能尽全力救出沙利特,一直在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住所外扎帐篷抗议。直到2011年10月11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在达成协议,将释放超过100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换取被俘5年多的吉拉德·沙利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交换的吉拉德·沙利特

内塔尼亚胡将沙利特带到其父母面前时说:“我已经将你们的孩子带回家了”。这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话,没有任何上纲上线的政治拔高,迎接沙利特的只有无边无际的人群和温暖的家,欢迎英雄归来,不会有人把他当作战俘去谴责。1027:1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普通公民的高度尊重,这就是以色列的价值取向。

以牙还牙,伤我国民者,虽远必诛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8名来自巴勒斯坦“黑九月”的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导致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害,以“更高更快更强”为宗旨的奥运盛会被笼罩在黑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拍摄记录的“黑九月”的恐怖分子

慕尼黑惨案的第二天,也就是1972年9月6日,以色列成立由总理梅厄夫人为首、由摩萨德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行动委员会,愤怒的以色列人决定单独采取行动,对所有涉及袭击案的恐怖分子进行追杀,摩萨德为此制定了一个代号为“上帝的复仇”的行动计划。自1972年10月16日第一名恐怖分子被杀死,至1992年与慕尼黑惨案有关的人员全部被摩萨德清除掉,时间长达20年,这就是以色列的态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慕尼黑》电影)

最后

“以命贵”的案例还有许多,一位萨摩德负责人曾经这样说:“我们不一定能够保证每个犹太人的安全,但是每个犹太人受到的伤害,我们会10倍偿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