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述工作室

执笔 ashes of time

长期以来,美军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但现在美军的认识在改变,不战不和既战又和的“灰色地带”(Gray Zone)成为一个高频词汇。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战争与和平的边界日益模糊,美军把冲突视为“薛定谔态”——两国之间可以同时存在战争与和平的状态。因此,美军将根据新的战争样式,重新定义战场、作战人员、敌人。在这一背景下,“认知作战”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际上,认知作战无论在平时和战时或是平战之间的“灰色地带”,都在或暗或明地进行。认知作战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但关于认知作战概念的讨论普遍认为“认知作战是一种针对真相、针对信任的攻防,目的在于动摇作战对象的社会、塑造目标对象的战略决策”。作为认知作战概念的提出者与先行者,美国实践先于概念,早就开展了形形色色的认知作战行动。

美国提出的认知作战“房屋模型”

值得玩味的是,本工作室查阅美方关于认知作战的有关资料发现,尽管美国提出了认知作战的概念,但对自己实施认知作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喜欢研究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进行的认知作战,而且认为美国在认知作战方面无论重视程度还是行动实践上都不如俄罗斯和中国。

比如,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事件中打了一场漂亮的认知作战,这个案例经常出现在美方关于认知作战的文章和报告中,“小绿人”成为该案例的“关键词”。此外,2016年俄罗斯通过社交网络影响美国选民的认知从而干预美国总统大选的例子也让美国人忧心忡忡,美方引用普京的话说:“干扰你的大脑,改变你的想法。”

何谓“克里米亚事件和“小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米亚(黑色部分)的地理位置 绿色部分为乌克兰,蓝色部分为俄
小绿人

克里米亚事件——

2014年2月27日,俄罗斯派出“小绿人”(未佩戴徽章的俄军蒙面部队)进入克里米亚,扶植成立亲俄政府(克里米亚在国际上认为是乌克兰的领土,但该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口远远高于乌克兰族人口),并于3月17日在该地区举行公民投票——公投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从乌克兰独立并回归俄罗斯。随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建立了两个联邦主体——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在此事件中,俄罗斯的认知作战的确漂亮,特别是一再强调克里米亚是“自愿回归”而不是被俄罗斯“强行吞并”,而且理由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法反驳:克里米亚采取的是“民族自决”和“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其归属,这既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精神,而且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正是用同样的方式让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而独立。

小绿人——

俄罗斯占领原本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之初,出动了大量没有任何国际标识的武装人员,因其身穿绿色战斗服而被称为“小绿人”,而普京表示这些“小绿人”和自己没关系。“小绿人”实施的对外军事行动起到了此前意想不到的作用,其任务是引发乌克兰境内尤其是东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族人对乌克兰政府的愤怒,从而为俄军正式进入制造舆论和民意。总之,普京通过“小绿人”成功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克里米亚自愿回归俄罗斯而不是俄罗斯入侵”。

美国的这些文章和报告不断抱怨美国对认知作战不够重视,虽然提出了认知作战的概念却没好好付诸实践,结果被对手反抢了先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客观地说,美国的决策者在认知作战方面进行投资的意愿确实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认知作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行动,后者(如实施导弹袭击)的效果立竿见影又较易评估,而前者见效较慢且其实施效果难以实时和准确评估。

西方国家关于认知作战的文章之一 标题透露出其“不自信”

根据美方的文章和报告,似乎美国在认知作战上是弱者和受害者,总是被攻击。其实,实际情况哪有其说的那么严重,很大程度上这是山姆大叔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表现——有敌人要夸大其实力,没有敌人也要创造一个敌人。如果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认知作战的文章和报告牵着鼻子走,那就上当了。实际上,美国在认知作战方面只是理论滞后于行动,由于其拥有压倒性的舆论霸权、强大的技术能力、广泛的盟友圈,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认知作战上的实践能力很强,只是“做得更多,说得更少”。

实施认知作战好比长期投下慢性毒药,虽然不能一次就杀死对方,但当对方感觉不对劲时,往往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救药,这是认知作战的特点之一。现实中,认知作战几乎在全天候进行:平时隐身幕后默默蓄力,使人不易察觉;战时则站到前台集中发力,令人印象深刻。

鉴于认知作战的重要性,本工作室将其列为2023年年度重点课题之一,抽调精兵强将集力攻关,耗时近一年完成该项目。本报告全文约4.4万字(不含脚注约7千多字),主要内容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美国与北约关于认知作战概念的发展脉络与目标任务;

第二章梳理美军实施认知作战的主体,即目前美军中哪些部队担负认知作战任务;

第三章对认知作战进行“案例式研究”,平时认知作战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作战为重点,战时认知作战则以俄乌冲突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的认知作战为核心。此外还涉及美国对中亚国家和死敌伊朗的认知作战案例,以及90年代以来美国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实施的认知作战案例。这一章是本报告的重点,采用“案例式研究”也是本报告的特点。据本工作室目力所及,目前国内外关于认知作战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到理论,泛泛而谈居多,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收获也不多。

第四章是总结和预判,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认知作战进行了4点总结,对其未来的动向趋势进行了5点预判;

第五章是对策与建议,从战略考量和战术操作两个层面对我国如何进行认知作战提出了8点建议,注重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

本报告力求在全面深入的基础上,探究一些重要但又被忽视的元素。比如:在认知作战中,很多眼光主要盯着媒体,但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被很多人忽视了——智库。本报告研究了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战争研究所等有代表性的智库,在此基础上写道:“美国军方和政府是天然的同盟,而在民间,除了媒体,智库在与军方配合进行认知作战方面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媒体给人的印象是一味追求流量,而智库给人的印象则是“理性和客观”,因此智库发布的信息比媒体更容易获得受众信任和接受。而在美国,除了媒体发达,智库也相当发达,在认知作战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又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研究认知作战相比,中国缺少一个重要的维度——法律。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法律层面对认知作战进行讨论,进而可能出台有关法律,而我们对认知作战的研究则主要从军事角度出发,主要关注实用性。所以,不少人可能觉得西方从法律角度研讨认知作战认为没啥用。这就错了,因为如果我们不关注没研究不参与,《认知作战法》就必然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制定的规则必然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我国。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认知作战研究》的有关数据如下:

字数:4.4万(不含脚注7千多字)

插图:26张

表格:10张

注释:135个(主要的信息和数据来源均以脚注形式标明了出处)

主要参考资料:42份

页码:127页

下面是该报告的目录和主要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录1
目录2
参考资料1
参考资料2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军事学博士,曾在战区级机关工作,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和《兵道》(解放军中将王洪光等推荐), 2019年成立工作室,专注于研究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