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报道/国际能源网团队

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领域专家,第一个提出,护卫舰上应该使用交流电的潘镜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8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据介绍,潘镜芙,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历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驱逐舰总设计师。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

△潘镜芙1995年在江南造船厂

潘镜芙主要从事水面舰艇设计研究,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于水面舰艇,并在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在主持第二代新型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做到舰船综合性能兼优,实现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装备选型上,采用国内新技术成果与引进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我国造船、机电、电子等工业的发展。潘镜芙将自己的一生与新中国舰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毕生坚持“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

7岁顽童的造船梦

1930年,潘镜芙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商人家庭。淞沪会战爆发后,7岁的潘镜芙随家人乘小船逃往上海。战乱中流离失所,1942年,潘镜芙随父母定居苏州。十年后,他以优异成绩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分配到华东电工局从事电气设计工作。

八十多年前,一只逃难的民船行至黄浦江,7岁的潘镜芙看着江面上来往的船只,有些新奇,有些疑惑。“我问父亲,怎么都是外国人的船?父亲说,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军舰,所以日本人可以长驱直入。虽然我当时只有7岁,但心中就有一个想法,应该想办法造大的军舰。”

孩童时的一个念头,竟成了潘镜芙一辈子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时的潘镜芙

成功跨越学科壁垒

对于学习机电专业的青年潘镜芙来说,造军舰几乎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当时中国和苏联联合建造扫雷舰,由苏联提供图纸并指导工作。潘镜芙一开始的工作是翻译和技术校对,看似边缘的工种却为他迅速掌握各项原理与技术参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就在儿子伏波刚刚出生那一年,为了更全面地掌握造船知识,潘镜芙告别妻儿,去了武昌造船厂。

△潘镜芙夫妇结婚照

潘镜芙从线圈缠绕、钢板铺设等基础工作干起。“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这个幼年时发下的宏愿让潘镜芙浑身都是干劲。

“我们就住在码头,吃饭是每天自己带几个馒头。从图纸翻译、复制到建造,船钢板一块块拼起来,怎么装管子,怎么拉电缆……我从头跟到底。”

1962年,我国自行研制第一艘护卫舰,潘镜芙顶住压力,将当时通行的直流电制改为更可靠、更经济的交流电制。从此,我国其他各型号舰艇的建造均采用交流电制,延续至今。

△工作中的潘镜芙

驱逐舰,最早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速度很快、攻击能力较强的中型水面舰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实战运用,逐渐发展成现代海军最重要的舰种之一。

驱逐舰也是我国海军刚成立时梦寐以求的多用途军舰。1954年,在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中央决定从苏联进口4艘07型驱逐舰。“只有造出千吨级以上的大型军舰,才能保证中国海军有远距离作战的能力。”潘镜芙暗下决心。

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身份,开始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在当时极其薄弱的科研家底和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设计建造这样千吨级以上大型军舰谈何容易,从船体设计开始,重重困难便接踵而至。驱逐舰的导弹发射装置大、设备多,舰体必须拉长。可是舰体拉长了以后,航速会不会下来呢?潘镜芙经过反复试验,选用当时最成熟的动力技术,给051型舰安装了强有力的“心脏”。“经过蒸汽动力装置的陆上实验,这艘舰的航速达到了35节以上,国外评论说,在当时的驱逐舰里也算是不错的了。”潘镜芙说。

一人可顶千军万马

从扫雷舰到护卫舰,在造船领域的内功已经练就。造一艘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导弹驱逐舰——这个更重大的任务终于降临。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工作那一年,潘镜芙不过35岁。敢想敢闯的他首次在051型驱逐舰上安装舰上导弹,将导弹、舰炮和反潜武器等单个装备组成武器系统,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为了检验舰船的总体性能,潘镜芙一直随舰进行扩大试验。

“‘浪岗浪岗,浪高三尺高’,民间是这么讲的。看见浪飞过船顶,顺浪、顶浪、偏浪、旁浪,各个浪跑一圈到底摇摆多少,一边吐一边做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我国第一代驱逐舰

1971年,第一艘051型国产导弹驱逐舰完成试航交船。首舰导弹系统在靶场试验时,四发四中,拉开了海军舰船系统工程设计的序幕。但潘镜芙还有更大的雄心。“051是3000吨级的排水量,在1980年的时候051造了十几条,可是跟国外比不行,一定要搞第二代驱逐舰。”

△052型导弹驱逐舰是我国第二代驱逐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潘镜芙再次担任我国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原来老的舰,舰长站在最高处,露天看,现在几度,炮怎么打,都是口头发令手动操作。052就不同了,舰长就在作战指挥室里面,自动化地进行作战指挥。”

1994年5月8日,112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被命名为“哈尔滨号”。此后,在112舰的研制基础上,潘镜芙带领团队立足国产化,采用国内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制出了113舰,交付海军使用后,被命名为“青岛号”。

自此,我国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旧貌,制空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两舰均已经达到区域防控水平。

半个世纪的研制舰艇生涯里,潘镜芙与战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充分理解驱逐舰的所有长处,也深刻感受到中国海军要想具备与世界大国相匹配的地位,航母是不可逾越的主题。他曾一再提出中国海军需要更大的舰船,才能与驱逐舰群形成强有力的海军编队。

2002年12月,潘镜芙向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了他亲自考察过的瓦良格航母的情况,并获得支持。

“这艘舰的飞行甲板钢板还很好,主蒸汽轮机和锅炉经调试也可以使用,如能够加装上国内自行研制的舰载机、阻拦装置、电力系统、武器和电子系统,就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潘镜芙直言,“在远海大洋中,没有航母作为制空力量是不行的。”

40余年科研生涯,潘镜芙离“铸舰”梦想越来越近。在他和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第一代、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等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相继问世,一步一个台阶,使中国导弹驱逐舰真正跨进了国际先进行列。

△潘镜芙和他的亲友

在潘镜芙的家里,最显眼的便是客厅、餐厅和卧室里的三个书柜,里面珍藏着许多中外历史上大文豪的著作。看到这些藏书,不知情者,或许还以为他是一位专攻文史的学者。

在跟潘镜芙院士交流时,除了会被那些镌刻在他生命中的光辉事迹震撼,你能感受到最深刻的,便是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如今斯人已逝,大地同悲,愿潘镜芙一路走好!

素材来源: 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浙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