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界,都说奔驰不坑穷人。

但在新能源时代,这个名号或许应该由“高合”来继承。

高合,属于造车新势力的一员,自定义为高端品牌。

旗下在售的新车只有三款。

第一款HiPhi X最高能卖到80万,第二款HiPhi Z 61万起步。

后来可能是销量太过于惨淡,又在今年新整出了一台HiPhi Y,价格相对便宜点,起步价33.9万。

咱就先不说车怎么样,就光这价格,抛开刚出的HiPhi Y,高合算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天花板应该没意见吧。

面对如此高昂的售价,外界也不乏质疑:这么贵的车真有冤大头会买?

事实上,这车还真有人买。

2022年一整年,高合累计上险量为4349辆,平均每月也能卖个三百多辆。

甚至高合官方还宣称,在国内50万以上豪华纯电车市场,高合连续占据这一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

这话也不能算是吹牛,毕竟定语加的足够多,国内在售超过50万的新能源车,也确实没几个。

高合凭什么卖这么贵?又是如何成功割到这些富人的韭菜?

本期视频,就一起来了解下,神秘的高合到底是什么来路。

01、贾跃亭继承者

如果你对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有所了解,那就很容易看懂高合的故事了。

放几张图给大家感受下,这是贾跃亭的FF91,这是高合HiPhi 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看着非常像,都是贯穿式LED日行灯、侧面淡化B柱、对开门设计、贯穿式尾灯等。

之所以长的这么像,和两个品牌的老板脱不了关系。

2014年,高喊“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的贾老板在美国成立了法拉第未来,投入到FF91的研发中。

第二年,贾老板发了个微博,庆祝一位名叫“丁磊”的大佬加盟乐视,任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两年后,乐视资金链断裂,贾老板飞去了美国。

被忽悠瘸了的丁磊,在17年迅速离开乐视。

转身成立了一家名叫“华人运通”的公司,成功组建“高合”这一全新的品牌,和贾老板正式分道扬镳。

说到这里,必须解释下丁磊是谁。

此丁磊不是网易的那个丁磊,而是一位大半辈子都在和汽车打交道的行业老炮。

早在1988年,丁磊就进入上汽大众工作,先后担任过上汽通用总经理和上汽集团副总裁。

从2011年起,又调任上海张江集团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最高做到浦东新区副区长的职位,还曾主导过特斯拉落户上海的项目。

至于为何会突然弃政从商加入乐视,真实原因不得而知,可能贾老板PPT做的确实吸引人吧。

下面话题回到丁磊成立华人运通上的故事上。

当时外界一直有种说法,乐视汽车虽是贾跃亭成立的,但因为丁磊更懂汽车,其实很多造车细节都由丁磊负责。

因此,高合的HiPhi X和乐视的FF91,外观上相似,要么是丁磊在乐视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想要造的车是什么模样,又或者是与贾跃亭有着某种造车共识。

换个角度来看,高合HiPhi X,可以理解成FF91的国内平替版本。

02、80万的电动车

可能是受到了贾跃亭的影响,丁磊同样注重生态,要做汽车界的苹果。

2018年,丁磊开了一个战略发布会,台上的PPT里,展示了三款造型极度浮夸的新车。

并且提出了一个华丽的概念,高合要打造引领人类出行方式的革命性新能源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交通系统将由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大板块组成。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你一个新品牌,连车都还没有,就开始喊生态,和贾老板几乎一模一样的套路。

就当大家都以为他是在画饼的时候,没想到两年后,丁磊真的把车量产了。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江苏盐城这座城市了。

自2017年起亚在华的销量暴跌之后,高度依赖汽车产业的盐城慌了,决定向当初引进起亚一样再赌一把,找一家新能源企业合作,以弥补起亚的颓势。

在这个背景下,盐城国资下属的江苏悦达入股高合,成立了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6月,起亚位于盐城的第一工厂停止生产,经过改造后,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被高合拿下。

至此,高合不但解决了造车资质的问题,也成功榜上国资,不再需要为资金而担心。

得益于起亚留下的机器和生产设备,高合轻装上阵,造车速度非常快,仅用100天,就顺利完成了首台车的试产工作。

而彼时,大洋彼岸的贾跃亭,除了高喊“下周回国”外,也第一次放出了FF91要在2020年9月量产的消息。

戏剧性的是,2020年的9月,FF91并没有量产。

相反,同一时间高合却把旗下首款车型,就是那个和FF91高度相似的HiPhi X创始版摆上了发布会,宣布正式上市,四座版定价80万,六座版定价68万。

默默无闻的高合,一跃成为国产新能车的价格天花板。

高合凭什么卖这么贵?

创始人丁磊给高合的定义有提到,我们是创造作品,而不是商品。

OK,这就很明显了,人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造一台“大众审美”的车。

凡是定位小众,扯到艺术的东西,肯定不会便宜。

我们拿HiPhi X举例,这款车仅从外观看的话,和当初PPT里的造型差不多,非常的科幻庞大,尤其是那个NT展翼门,符合土豪要面子和大玩具的属性。

内饰的话,正面是必备的大屏幕,智能化方面,也是一大堆传感器。

最震撼的是灯光,奥迪看了都得沉默,前后大灯支持“表情包”功能、甚至还能自定义编程用来当做投影仪视频和文字等。

反正简单的理解,这就是一台极具科幻感、各方面堆料十足,并且很吸引眼球的纯电动豪车。

但这些表面华丽的东西,很快就被质疑过度炫技,华而不实。

就这卖80万?凭什么?技术、品牌、口碑、还是花里胡哨?

当有车主提车实际体验后,高合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首先就是除了华丽的炫技外,根本拿不出能够支持作为一个豪华品牌的定位的自研技术。

整个车上营造豪华属性的功能,几乎全是供应商提供的,特别是新能源车最重要的三电技术、智能化核心等方面,更是十分缺失。

甚至在组装过程中,高合也出现了丑闻。

2022年7月,高合收到一份由50名车主委托的律师函,要求退一赔三。

理由是高合HiPhi X在音响、内饰、电池等多方面涉及虚假宣传。

这件事里最知名的例子就是音响设备,宣传写的是“MERITDIAN英国之宝品牌音响”,音响罩上的logo也是MERITDIAN,但车主拆解之后发现,其实是国产的上声品牌音响。

此外,还有车主反映,高合车机卡顿黑屏,智驾系统也bug频出。

对于一款售价80万车,这样的体验确实很糟糕。

03,销量难逆

定价高昂,口碑不佳,高合注定销量一般。

2021年5月新车开始交付,2021全年累计销售4237辆。

其实吧,一个新品牌,这么贵的价格,发售7个月时间,能卖掉4237辆,不算是太差。

但在2022年,急转直下,一年才卖掉4520辆,月均300多辆。

2022年底,高合另一款车HiPhi Z上市,60万的价位。

原以为多了一款便宜点的车,销量能够继续上涨。

但在2023年,高合自己不再公布销量,第三方汽车垂直网站也不收录高合的数据。

网上零碎的媒体信息里,有人认为今年前5个月高合的上险数是383辆。

如果此信息为真的话,那高合确实是真的卖不动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提到的车子本身出现的问题外,我们可以从高合受众群体来分析。

到底什么样的人会买高合?

有媒体调研过,购买高合的车主,自家车库里不乏劳斯莱斯、宾利等一众豪车。之所以买高合,主要是出于“猎奇心理”来尝鲜。

再来看另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曾在《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里提到过:中国有车家庭比例是41.67%,这其中,81.2%的家庭开的是20万元以下的汽车。

拥有的汽车总价在50万元-100万元范围内的家庭,占0.88%;而拥有的汽车总价超过100万元的家庭,仅为0.27%。

这么一对比的话,能够买得起高合的人,大概就是那不到1%的富人。

指望这个小群体来支撑一个品牌价值低且小众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高合想要自救,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能走。

一是降价,推出几款便宜的车型,让更多人买得起。

二是把车卖到全世界,割全世界富豪的韭菜。

首先看降价这块,今年7月份,高合新推出了第三款车型HiPhi Y,指导价为33.9万-44.9万元。

这款车定价虽大幅降低,但充满逼格的智能展翼门依旧是标配,给足了仪式感。

或许是市场反响不错,高合也终于敢公布销量了。

官方说8月份,HiPhi Y交付了1021台。

开局还不错,就看能不能保持了,毕竟这个价位“蔚小理”可不是好惹的。

其次看高合的另一个动作,即出海卖车。

早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丁磊就表示,2023年要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欧洲和中东市场将是第一波。

然后没过多久,沙特就和华人运通签了协议,拿到了约400亿人民币的投资。

7月份,丁磊又把车运到英国参加古德伍德速度节。

这个富人们玩的速度节,参赛的基本都是稀世超跑或价值连城的古董老爷车。

高合过去凑热闹,可见是多么的想割海外富豪的韭菜。

就在9月初,高合算是初步成功了,在德国慕尼黑开了首个海外体验店。

海外富豪到底买不买账,或许可以看看接下来高合敢不敢继续公布销量数据。

04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新势力品牌离不开的话题。

高合,会不会因销量不佳破产?

沙特的400亿,看似很多,但对新势力来说,两三年差不多就能亏完。

事实上,融资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拿得出手的销量才是。

高合想要步入正轨,就凭目前的表现,很难很难。

除非能够拿出来真正令人广泛接受的核心卖点,当然,炫酷的外观设计不算。

另外,高合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凡是定位豪华或者小众的汽车品牌,基本都逃不掉因销量少而破产倒闭或者被收购的结局。

强如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都要背靠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

阿斯顿马丁历史上有过七次破产经历,如今被吉利入股才稳住。

高合好在还有点特色,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高端的印象。

其最坏的结局,也是最好的结局,就是被某个大型汽车集团收购。

有大集团的财力+技术支持,才有底气在小众的赛道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