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名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四部大部头的小说,以其丰富精彩的内容,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了我们文化的底层代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这种排名次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难题,不管你是总结四大金刚还是八大天王,鄙视链永远都会存在。

鄙视链这东西,是人性使然,从古至今都有,唯一不同的是,古代的价值观比较统一,鄙视链也清晰可见,简单明了。

而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鄙视链变的非常复杂,甚至一句话我喜欢你管得着吗,就能堵住大多数人的嘴。

现在所谓的论战争辩,本质上都是因为大家争来争去,都是说结论的多,说原因的少,大家评价的标准,词语的含义都不一样,也能热火朝天的吵起来。

你讨厌谁喜欢谁,评点谁如何,只要是说的有理有据,起码给人一种很有道理的感觉,逻辑上能自洽就行,大家各自说出来自己喜欢的标准,才能评出个一二三四来,要不然你说你的林黛玉,我说我的鲁提辖,风马牛不相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四大名著里,每个人认为的第一都不一样,文人圈子里一直盛赞的红楼梦,在普通人那里很多人连看都没有看过,从民众的接受率来说,三国无疑是对民间影响最大的。

这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说,但是在古代传统文人那里,三国演义的排名一直都比较靠后,甚至直接就是最后,为什么一个大部头的书,会一直被文人看不上呢。

先看外部鄙视链,在传统社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鄙视链,小说是位于最底层,到了内部视角,在小说内部评比,三国演义也是评价不高的。

小说的地位一直不高,你看着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小嘛,自然也不是什么大学问,但随着明朝各种长篇小说的出现,大家也开始慢慢接受小说这个类型。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文人都特别推崇水浒传,认为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这主要是从消遣娱乐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评价小说这种类型,一些脑洞大开,写的花里胡哨的东西,在传统的经书诗歌之外,也有了一席之地。

但奇怪的是,小说的地位提高的了之后,三国演义的地位,却并没有随之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罗贯中的野心太大。

罗贯中一直想努力让三国演义这本书接近正史,民间三国虽然流行,但是完全荒诞不经的各种故事实在是太多。

罗贯中一开始就目标就是要写一部接近正史的书,大量删去了不合理的民间三国的内容,而且还坚持用了相当程度的文言文写成,在罗贯中的眼里,这就是一部,努力接近历史的小说。

这其实就比较尴尬了,文人们开始喜欢小说,是因为小说也能提供一些情绪价值,小说的地位提升,那也是因为有了新的评价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三国演义这本书,却还是努力让自己在旧的体系里打转,努力让自己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这样一来评价三国演义那就还是用就标准,尤其是对于传统文人来说,娱乐就是娱乐,泛泛水浒张这种低级趣味的东西也可以。

要是想了解历史,我直接看正史就可以了,干嘛要去读三国演义呢,因此长时间以来,三国演义的评价和排名一直都不高,备受压制和歧视。

现代意义上的四大名著的说法,直到建国之后才出现,三国演义开始算是彻底翻身了,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三国这段历史,靠的就是电视剧翻拍的三国演义,成了很多人的历史启蒙。

你对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