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随着2023年10月2日杭州亚运会国乒项目的结束,中国队以6枚金牌的傲人成绩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让各国羡慕的奖项,国乒总教练李隼则的表示,国乒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这一次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金牌,还是为了2024年的竞争激烈的巴黎奥运会做准备。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感慨李隼的发言颇有胜不骄败不馁、永不止步的精神。而就在此时,日本乒乓球名将水谷隼的一段话,再次引发了国人的热论......

中国队乒乓球“底蕴”

“中国队之所以强大,根本不是技术问题”

亚运会还未结束,日本乒乓球名将水谷隼就发表了这样的一番言论,不少人网友们纷纷猜测,或许是由于女团开场的时候,中国就以3:0的成绩拿下日本队的缘故,这才让水谷隼说出这样的话。

这话一出,不少网友们除了对水谷隼背后的原因好奇纷纷讨论以外,对我国乒乓球数次反败为胜、蝉联数届冠军的背后原因也产生了浓浓的好奇。

大多数时候,提到体育比赛的项目,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呈现的,大多数时候仍旧是篮球、足球等。

殊不知,乒乓球从“外来物种”到发展成为我国的“国球”,实力以及底蕴同样非同一般,“小球带动大球转”就是一个最为贴切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我国数次取胜的原因,是否是真是像水谷隼所说的那样,恐怕还得从历史中去探寻答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能时常看到乒乓球的身影。这一项对身心健康颇有益处的运动,上至年迈的老年人,下至刚上小学的孩童都纷纷加入了其中

而乒乓球作为曾经的“外来物种”,究竟是如何出现在中国,说法也是各式各样,有人说是1904年的时候,乒乓球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是在上海的街头。当时是一家文具店老板专门从日本买了乒乓球过来,准备在上海开售。

这位老板专门在店铺门口搭了个简易的乒乓球桌,通过来教人们打球,来获得更好的销量。但根据瑞士洛桑乒乓球博物馆馆长在2007年得到过的一张明信片中显示,乒乓球至少在1902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领土上。

出现的时间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乒乓球的进入,为中国的体育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所以真正登上国际舞台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家国稳定后的1959年。

当时,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第二十五届赛事中,乒乓球选手容国团以既快又准的厉害打法取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此后,“快、准、狠、变”的打法几乎成为了所有中国选手的上上之选。第二十六届赛事中,中国队再次以这样的打法一举拿下了欧洲以及日本,获得了第一次男团世界冠军,之后更是多届蝉联。

也许有人会问,乒乓球不是都这样打吗?

事实上,每个国家关于乒乓球都有不同的打法,就拿日本来说,当时它的打法更倾向于“弧圈球”打法,而中国选手则倾向于“近台快攻”。

刚开始打的时候,各国之间的打法区别还比较大,而随着不同国家的加入,各式各样的打法也层出不穷,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考验人的,就是如何在这失败与胜利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将不同的打法进行融合与拆分,取长补短。

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乒乓球团队明显找到了其中的精髓,以优良的技术一路猛上,同时,随着乒乓球的不断发展,也对当时中国的外交关系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正值中国与美国关系微妙的时候,而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切磋的举动,则彻底将两国之间的“僵局”打开了一个口子,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两国建交奠定了友好的开端。

要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后,这还是两国首次表现出友好的一面,而两国的这场切磋也被人们称为“小球带动大球转”,可见它的影响之深远。

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乒乓球事业更是一如既往地蓬勃向上,从不停歇,直到现在的乒乓球国际赛事中,中国选手一出场,都是独树一帜般的存在。

不得不说,乒乓球能有这样的发展,与历史底蕴是分不开的,如同央视解说员高菡说的一样,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他们极其雄厚的底蕴、实力,是息息相关的。

乒乓球里的”团队意识”

单纯地有了历史底蕴,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来了吗?

其实并不见得一定会,因为从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乒乓球的来源其实就可以看出,无论乒乓球是哪一年进入的中国,或者又是从哪个国家过来的,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纯从乒乓球的“历史”方面,中国其实是并没有多大优势的。

更不要说在清朝覆灭一直到新中国崛起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参与体育赛事。也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乒乓球队才开始崭露头角,并且以“出道即巅峰”的姿态高居榜首。

而日本水谷隼对于中国乒乓球队如今的看法,其实“说错也错,说对也对”。因为从历史中我们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乒乓球的赛事发展,如果没有最初那一拨人面对日本、欧洲等各国之间不同打法上的技术尝试与总结,那么恐怕也不能够在一次次赛事中精进。

同时,如果中国只是靠着技术不断地传承,那么最终成就的可能只是个人。而团队想要发展,所要依靠的就不是“个人优秀”那么简单的事了。

其实,归根到底,中国的乒乓球队一直“常胜”,这其中都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乒乓球意识”。

往小了说,这是战术、是策略、是心理活动;往大了说,这就是一个国家的运动文化与精神文化。无论是面对队员处于困境之下要如何反超,再或者是面对一直的胜利要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其实早就刻在了中国队员的骨子里。

这么多年,很多国家在看到中国的乒乓球队长盛不衰时,也陆陆续续的派了很多优秀的种子成员到中国学习,其中像叙利亚的小运动员扎扎,或者是日本的福原爱、石川佳纯等,前前后后累计就有100多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自然也看到了中国在乒乓球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乒乓球意识”,学成过后,有不少人也出过成绩。但是归根结底,他们学习到的,毕竟还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最终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结合团队来发挥,结果怎么样,其实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毕竟每一个国家其实都有乒乓球的底蕴与文化,在历史不断的变迁中,这些文化早就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每一个选手的心中,所以才说技术容易学到,但是乒乓球“意识”却要去靠个人去从一次次的对战中去细细体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日本乒乓球女队教练都直接表示,中国在乒乓球中铸造的城墙太高,以现有的技术很难跨过去。

而这些,其实也是各国之间纷纷派队员来中国学习之后,所发现的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打过乒乓的人都知道,在比赛开始的那一霎那,每个比赛成员的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跳开技术,深层理解乒乓球意识,并将其运用出来,明显是无比重要的。

从背后因素来说,无论是一代又一代人关于技术的总结、团队力量的坚不可摧,或者是面对失败与成功的坦然,这一切离不开中国的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下,才造就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打法以及深厚的底蕴,而这些,正是中国乒乓球队在一次次的大浪淘沙中得以屹立不倒的根源。

每一次的失败或者是胜利,对于中国队员来说,不仅仅成为了过去式,同时还成为了那底蕴中的一部分,而中国的队员们也将在这样的加持之下,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乒乓球赛事作为国际上延续近百年的体育项目,除了是一项比赛外,其实对各国之间的国际友好关系,也能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的乒乓球赛事蝉联多届冠军,无疑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随着杭州亚运会项目的结束,相信在下一场的巴黎备战中,中国队会在赛事中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资料:
1. 神了个觅—日本乒乓球名将水谷隼说:中国队之所以强大,根本不是技术优势
2. 张江舟—国乒6金收官!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项目落幕
3. 世界历史网—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史:这些乒乓球“大魔王”是如何将中国乒乓球“称霸”世界的?
4. 潮评社—杭州亚运会乒乓球赛事收官!邓亚萍:中国乒乓球从不缺少对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