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理解这一决定的背后动机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了当前的局势。

首先,美国政府在2022年通过了所谓的“芯片+”法案,以加强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制裁措施。这项法案不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和技术,还要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加入制裁行动,以遏制中国高科技的崛起。美国明确将中国视为长期的竞争对手,为此采取了全面围堵和遏制中国的策略,其中“芯片战”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为了限制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美国商务部出台了一项政策,提供了高达520亿美元的补贴,但对申请补贴的厂商在中国扩大生产规模设定了5%的上限,并规定了10年的限制周期。这一政策显示了美国的决心,要掌控芯片产业的供应链,以阻止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国正面临着国内多重危机,包括庞大的国债规模和银行业的资金短缺。这导致了抛售美国国债的局面,因此美国财政部寻求中国的外汇储备来缓解这一问题。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计划访问中国,寻求中国增持美国国债,这显示了美国的紧迫心态。此外,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计划访问中国,以推动制裁中国的详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与这一背景不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她表示,美国正在与盟友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并寻求制定新的协议,以加强美国的供应链,解决长期存在的脆弱性问题。戴琪是美国政府内的鹰派,坚决主张对中国采取“贸易战”,即使在需要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情况下也没有松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多次公开抨击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指责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背道而驰。这一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质疑,认为美国采取了不公平竞争手段,然后再指责中国,类似于“恶人先告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