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找对象时,不要彩礼的父母,多半是以下几种心态

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情感是人类最深刻、最复杂、最神秘的体验之一。”情感是人类最为珍贵的财富,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如今,在彩礼高价飙升的浪潮下,少数父母选择不索要彩礼,成了一股清新的风。从传统家庭观念来看,女儿出嫁时索取彩礼,意味着可以带来丰厚嫁妆,为娘家争光;而儿子成为女方家的女婿,获得彩礼,也算是一种安慰。一些父母选择将彩礼所得储蓄起来,用于养老。他们担心,子女结婚后可能不再照顾他们,特别是当子女远嫁他乡时,父母的忧虑更甚。是什么因素让父母背离传统与时俱进呢?深入观察和分析后,可以发现父母的决定与以下心态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两头亲”的心态:子女结婚后,需要顾及双方父母。近年来,“两头婚”现象愈发普遍。实质上,这种做法模糊了婚姻概念,使男方不再过多索要彩礼,女方也不急于离开原生家庭。年轻夫妻要照顾双方父母,保持平衡。回溯历史可发现,“两头婚”早在很多年前就已存在,只是未被单独列出并推广。江浙有“两头管”,苏州有“并家”,福建有“半招娶”,岳阳称为“两头住”,广西有“两头扯”等。我们常说“男女平等”,但儿女结婚后,孙子随母姓,让很多爷爷奶奶无法接受。若儿子婚后久居女方家庭,爷爷奶奶可能会感到尴尬。更可怕的是,一些父母希望儿媳帮忙养老,却排斥儿媳的父母与其同住。 “两头亲”体现平等,也展示了父母的格局。人老了,都需要儿女照顾。如果儿女婚后能同等对待双方父母,老人晚年将更为安宁。

02 “靠自己”的心态:不将子女婚配视作摇钱树。父母在余生中自力更生,准备好退休金、存款和房产等。他们不依赖儿女,因此对儿女婚后对方家庭是否提供彩礼不再那么看重。经济上,年轻人结婚后,双方父母都能退休,这意味着孝顺不再成为负担。此外,双方父母可能会共同出资帮助年轻人创业致富。秦朝末年,有个名叫陈平的穷苦家庭。经过哥哥的帮助,他接受了教育,结交了许多读书友。至结婚年龄时,他却因家境贫寒遭到当地姑娘们的轻视。一位富裕的张负决定将孙女嫁给陈平,并送去丰厚彩礼。陈平后来成为西汉开国功臣。我们对张负的智慧表示敬佩,是否应反思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呢?每一代人都要靠自己,并帮助下一代,这种大家庭不会不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视如己出”的心态:把女婿和儿媳当作家人。有个信息在网上传播。山东东营的一对恋人,男方来自农村,相对贫困;女方是城里人,相对富裕。在一般父母眼中,女方在帮助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可能会认为这样不好。然而,女方的父母却支持这对恋人。岳母买了车,开到农村,交给了女婿。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女找到了对象,这位对象就成为了自家的一员,为何还要将其当作外人呢?放下排斥的心理,我们会发现,儿媳和女婿之间的相处更融洽。在小夫妻吵架时,父母也能公正发言,不会出现偏袒。最可怕的是,一些父母在儿女结婚后仍将儿媳和女婿视作外人,随时警惕着儿女可能离婚。这种态度显得傲慢。把我们的爱分为两半,一半给儿子和女儿,一半给儿媳和女婿,“你我”之间的差异就会缩小,家庭财产归谁,都是“我们”的。

04 “尊重晚辈”的心态:顺从儿女的建议,抛弃传统陈规。一些年轻人在找到对象后选择创业。因为自身缺乏资金,他们可能会贷款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索要彩礼显然不合情理。甚至可能导致儿女对父母的仇视。明智的父母一定是儿女婚姻的“助推器”。多与年轻人沟通,了解他们结婚后的情况,是否需要购买房产,负担房贷。从长远来看,如何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了解儿女对婚姻的期望和困难,父母应该多加理解。而彩礼只是为婚姻“锦上添花”。若没有彩礼,父母依然可以资助儿女,这比锦上添花更为感人。特别是在儿女负债累累之际,索要高价彩礼更是雪上加霜,务须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作家村上春树曾说:“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父母终其一生都在陪伴子女成长。父母自己也需要成长,不应陷入无法自拔的封建陋习中。积极面对,父母放弃彩礼就是在帮助子女,改善家庭关系。当父母年迈时,儿媳和女婿还能记得结婚时的恩情,孝顺也就顺理成章了。若他们不孝顺,可能就是在索要彩礼时埋下祸根。任何时代,施比受更聪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