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他是与将级军衔失之交臂的“无衔将军”、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旗帜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朱毛会师中的关键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何长工,1922年,他抱着拯救底层百姓的宏伟愿望,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最早一批跟随毛主席的人。

1975年,已经经历了7年守望无职的他,抱着再继续为家国、为群众奋斗的一丝希望,他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没想到,朱老总看到后,直接说:我替你转交......

给毛主席写“求职信”

1968年到1975年,自从工作中断后,何长工没有一日不生活在焦虑中,他始终记得毛主席给他取的这个名字“长工”。

他原本的名字叫何坤,那会,正是他加入共产党的第五个年头,因为他在长辛店工作过一段时间,又加上当时情况特殊,需要用个假名,所以毛主席就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长工”。谁知,此后一叫,就叫了几十年。

那时候,他是毛主席格外器重的人,毛主席经常说他是“革命的长工”。就连起义时,第一面国旗都是交给了何长工来设计。

但是,几十年过去,因为各自工作的缘故,他已经有好多年没见主席了,一想到多年前的那些往事,何长工的心中就一阵阵感慨,已经休息了7年了,自己也已经75岁,算是可以早早退休了,只是,难道接下来的时光就是等待生命的终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不想这样,他希望能够再多为党做一些事,就像毛主席说的“长工”一样,国家还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他怎么能早早退休呢!

于是,他找上了朱老总。

何长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但由于他自己没法联系上毛主席,于是他就想着,请朱老总帮忙转交,朱老总曾经是自己的上级,或许能帮到自己。

话是这样说,可当他将信递给朱老总的时候,他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

谁知,朱老总看到多年不见的他,虽然面上有些意外,但他还是十分高兴,毕竟,当初都是一起拼搏的战友。于是,他接过信,承诺道:“我替你转交”。

告别朱老总后,何长工的心中松了一口气。虽然等待回信的日子是煎熬的,但对他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只要能够有机会,再为人民群众服务,他就是高兴的,等待也就是有意义的。

何长工与党“剪不断的缘分”

何长工出生于1900年,与毛主席一样,是湖南人。在何长工很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太好,他也是早早的就看遍了当时还在清政府统治之下的腐败,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

那时候的他,心中已经暗暗立下誓言,要好好读书,帮助家里人脱离苦难的生活;等到他上中学时,清政府已经结束了。而新社会的涌起,带来了一股新的思想,同时各个地方的人民群众面对外来侵略者,也都纷纷站起来反抗。

1919年,已经进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系学习的他,在这一阵阵潮流下,他看到了“五四运动”,看到了众多的学生举起革命的旗帜,纷纷上街呐喊、反抗,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底层的艰辛、让更多的国人都站起来,带领着人民群众抵制外来侵略者。

何长工被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于是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队伍中,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时渺小,但如果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呢?总要有人站出来,总要有人高举旗帜!从那时起,他对革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然而,只是单纯的理解还不够,要想真正的“革命”,需要有强大的实力,需要明白,路往哪里走,才是正确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自己懂得多了,才知道怎么去做。而当时,在学校里面,也争先恐后的涌现出了一阵阵留学的浪潮,很多人都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好奇。而何长工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勤工俭学的法国留学队伍中。

留学期间,他认识了周总理、聂荣臻等爱国志士,并在1922年,加入了共产党,是最早一批加入共产党的爱国之士。

回到国内后,他就在党的安排下,开始领导地方武装势力奋起反抗。1927的年底,何长工在国民党的迫害之下,不得不逃往武汉,而在那里,他与毛主席正式碰面。

两个人一聊天,就觉得分外投缘,甚至毛主席还给他取了个名字“何长工”,寓意为“长长久久为群众工作”。

后来在秋收起义中,他不仅担任起了共产党旗帜的设计工作,甚至还被毛主席委派,作为秋收起义的代表,一路向着由朱老总带领的南昌起义前进,与他们汇合。

要知道,当时起义刚开始,很多方面其实都不稳定,而毛主席肯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由此可见,他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直到很多年以后,何长工在回忆起长征路上,自己错误的选择时,他才深深的意识到,是他在主观方面上犯了错误,后悔不已。

尽管如此,最后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智过人的何长工还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先是担任了航空工业局局长,之后1952年,随着国家地质部的成立,他又调到了地质部,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心不改的“长工”

75岁,对于何长工来说,其实也早就可以退休了,但是自从他请朱老总帮忙递交信件后,没过太久,他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他顿时高兴不已。

毛主席是直接在信件上进行批示的,只见上面写着:“同意安排到军政大学,任副校长。”

此后,何长工便继续在新中国的带领下,为我国的人才输出继续发挥着光与热。何长工的一生无论是对党的贡献,再或者是迷途知返,都是值得我们深深学习的。

除了他在革命中的韧性以外,他从不“搞特殊化”这方面,也让不少人敬佩不已。

三十年代初,当时的何长工可以说是已经“身居高位”,那时,他从农村带着要上交中央的公款“黄金”到了上海,参加苏区的红军代表大会。没想到最后给黄金称重的时候,却发现可能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计量器皿不一样,所以在重量上反而还多出来了。

于是当即组织上就决定,让何长工将自己在老家的妻儿都带到上海,组织这边来安排送他的两个儿子到苏联去留学。但何长工一听这话,就连忙拒绝了。他觉得,哪怕自己身居高位,也是万万不能搞特殊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何长工却也仍旧不改初心,在家中的时候也时常教导自己的家人要时刻勤俭节约。

有时候,已经80多岁的他,也会时常将自己的侄孙子何贤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两人时常到公共澡堂里去洗澡,洗完之后,一路走着回家,偶尔路上看到农民,也会聊一聊最近的收成情况等。而农民们看到穿着一身朴素着装、没有丝毫当官架子的何长工,也愿意跟他亲近。

绝大部分时候,农民们跟他聊完天了,甚至都看不出来他到底是谁,只因为,他看上去真的太普通了。

在穿着方面,哪怕经济条件宽裕,他都是勤俭节约,有时候衣服破了口子,也不会扔掉,就是缝缝补补也还继续穿在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后辈,他也丝毫不给予特殊帮助,就连他最疼爱的侄孙何贤,何长工也都没有在经济上给到他多少支持。

全部都是靠何贤自己去闯荡,要当农民也好,要去读书也罢,何长工会以长辈的方式去教育,但却绝不会仗着自己的职位去给他们提供捷径。

而何长工的这些特质,其实还是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养成的了,这一方面,毛主席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的深远。

无论他是湖南小村庄里的农民、还是法国回来的留学生、再或者是当上了领导,他都一直记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始终不忘初心。

何长工作为最早一批入党的爱国之士,在共产党的崛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与众多爱国之士一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才有了如今我们安稳的生活。

而在何长工身上,无论是他的迷途知返、或者是勤俭节约、不搞特殊,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美好品质会伴随着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参考资料:
1. 自衣温琼标—何长工7年守望无职,1975年致信毛主席,朱老总:我替你转交
2. 历史博览—“军事将才”何长工:深受毛主席器重,却因一件事自毁前程
3. 烛下青史—何长工早期资历老、名气大,为何后期默默无闻?只因与一件事有关
4. 佚名—何长工:对家中晚辈一再叮嘱,不能搞特殊化,不能有优越感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