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上海的发展在一路向南。
回顾历史,我们会知道:
上海最开始东北是发展重心,
然后,是东西发展,
最后,才是现在的地倾西南。
这样的发展方向,这也深刻影响了,上海的房价逻辑。

1、100年巨变
100年间,上海的发展中心一直在变化。
从最初发展东北部,
再到东西向发展,
到如今的地倾西南。
100年前,上海商业最活跃的地方是东北区域。

有老上海歌谣为证:
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
这里面除了南翔以外,其他三个都集中在上海的东北部。
老上海人都知道,罗店以前是宝山的商业重地。
民国时期,
这里的商铺有600~700多,数量上甚至超过当时的南京东路。
民国中期宝山人口不过46万(1927年)相当于当时宝山1%的土地,居住了10%以上的宝山人口。
现在罗店44.19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5.2w人。
繁华最大的原因是,宝山罗店这个地方,水路交通发达。
交通带来了人口聚集,从而带来地价房价上涨。
这是上海东北的高光时刻。
新中国建立之后,主要的交通方式,开始转向铁路。
上海开始铁路发展一路向西,1929年,虹桥机场建立,同时开通了沪宁铁路。
之后,1999年2号线贯通,连接大虹桥和大浦东。

从此,上海在虹桥经济开发区和浦东大开发的背景下,开始东西两翼齐飞。
这也造就了,后来上海三座百亿税收写字楼,
沿2号线一字排开的分别是:金虹桥中心、恒隆广场、国金中心。
2010年左右,板块发展集中在瑞虹、大宁、徐汇滨江和前滩。
2020前后,上海西北的发展在南大、桃浦,东北发展在北外滩。
但是,目前发展都是处于起始阶段,不成气候,发展缓慢。
反观西南发展,则蔚然大观。
徐家汇副中心20年发展已经一跃成为新的市中心,
徐汇滨江短短10多年,已经让房价引领滨江豪宅了。
华泾,近5年,房价涨幅屡次冲到排行榜顶部。
闵行七宝,优质学区资源,已经处于西南学区主力板块。
徐汇、闵行已然成为西南发展的主力。

2、为什么地倾西南
西南方向,主要是徐汇、闵行、松江的迅速发展。
为什么上海地倾西南呢?
1、地理位置
西南天然的位置关联度很大。
说白了,就是天生命好。
徐汇自然不用说了,衡复武本身就是上海的最好地段,聚集了很多老钱。
徐家汇的发展,也是在祖上的基业上进一步发展罢了。
而闵行、松江更多的是依赖徐汇的外延发展起来的。
上海第一条地铁1号线直接引爆了闵行的发展,成为上海发展最早的一个郊区案例。
同时,西南地区作为整个长三角富庶地带进入上海的门户。
吸引了很多江南富饶地区的人来西南一带,安居乐业。
进可以去上海市区,
退可以去长三角各大城市。
实力雄厚点的会住徐汇(北徐汇)或者松江大别墅,
实力弱一点会住在闵行公寓房,再弱点的住松江公寓房。
相比较而言。
浦西西北的普陀嘉定、北部的宝山,大多只能承接苏北的外来人口,财富实力上还是有差距。
2、产业选择
前面说到,100多年前的宝山罗店,其实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
到了建国之后,交通变成铁路,宝山本身也是由铁路发展的。
但为什么现在的宝山和闵行的发展差距还是很大呢?
回顾历史,根源还是在:上海南北的产业选择思路上。
北部宝山,在1980年选择了宝钢等重工业,
这极大影响了,后来宝山的优质人口的导入。

西南的闵行,则在1982年,将第二机电工业局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上海航天局。
这也是后来上海紫竹科技园的老底子,才有了后来闵行的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七宝、老闵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好学校?
原因还是在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大量高学历人群迁徙于此。
人来了,好学校自然要来。
如此,好生源和好学校,强强联合形成了飞轮效应。
3、好的操盘手
西南的闵行、松江之所以发展迅速,
离不开好的操盘手。
同样是上海第一条地铁。
宝山有,闵行也有。
闵行抓住了机会,集中优势力量优先发展莘庄,产业、商业齐头并进。

莘庄发展成熟之后,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大虹桥规划的东风下,
一路向虹桥靠近。
闵行区从莘庄到七宝再到虹桥,到处都是写字楼、大型商业体,
商业体,在上海中环外几乎没有任何对手。
从莘庄枢纽往北到虹桥这一带,
几乎每两三公里就是一个大型商业体:百盛仲盛世界商城、龙之梦、印象城、莘庄红点城、七宝万科、宝龙城、万象城、爱琴海购物公园、虹桥天地、虹桥天街等。
现如今,闵行的目光要放在了集中发展前湾。
通过导入优质学校、地铁先行,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松江的操盘手,也不错。
松江主打一个错位竞争。
一方面,松江充分利用自己全上海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打造了很多的度假休闲区。
比如,佘山国际度假区、深坑酒店、欢乐谷、蓝精灵乐园、
月湖雕塑公园、玛雅水上公园、泰晤士小镇、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郊野公园、辰山植物园、方塔公园等等。
同时成为全上海别墅最为密集最多的区域,全区有众多的别墅社区,居住环境无可匹敌。
另一方面,在09年大学城炒房热,发展不可持续之后,主动拓展朋友圈。
推出G60科创长廊计划。通过充分融入长三角,从早期的“一廊九区”,到如今的“一廊一核多城”新布局

通过产业转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近些年房地产在松江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成功从50%降到了25%。
这就是操盘手的成功。

3、一路向南
地倾西南的发展逻辑,一直贯穿上海城市发展历程。
从徐家汇开始,辐射到闵行莘庄、七宝、大虹桥连片发展,再到松江的错位发展。

20年之后,徐汇、闵行的新的发力点也是在一路向南。
华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处于“漕河泾-闵行紫竹”的科技创新带上。
未来致力于打造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全域应用示范区、国际化智能产城融合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小镇。

再往南是,梅陇的华鑫天地和新梅陇中心。接近40万方的开发体量、2栋120米的超高层、横跨虹梅高架的独特设计,这就是梅陇未来的区域标杆。

再往南是,保利申通元江路TOD综合体。15/19/23/机场联络线总计4条轨交、4个TOD综合体,未来上海西南片区商业办公综合体板块密度极高、也将引入大量产业人群。
一路向南,上海发展一直未变。
回望历史,上海属于松江府(现在的松江老城区);
上海,也正在用行动回归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