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苦大仇深,似乎一生都在穷困潦倒中苦苦挣扎。其实不然,杜甫出生于北方名门望族,其祖父为“唐初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家学渊博。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十九岁起,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四处游历,先后在吴、越、齐、赵等地游历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二十四岁那年,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于是,杜甫就借着探亲的机会,再次北游齐鲁。齐鲁大地最出名的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游览齐鲁大地,自然要游览泰山。笔者有幸居住在泰山脚下,所以闲暇时间也经常到泰山上走走看看,一次偶然机会,听到一游客议论:累死了,以后再也不来泰山了,没什么好看的,除了石头就是石头,除了台阶还是台阶。当时心中暗想:没有文化修养真的很可怕。同样是游览泰山,诗圣杜甫就可以写出一首流传千古的《望岳》。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望岳》诗作原文如此: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东岳泰山,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钟爱泰山,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山的南北两面明显分割,一面明亮一面昏暗,仿佛一面是早晨一面是夜晚,截然不同。

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睁大眼睛,极目远眺,还巢的鸟儿正在回旋飞入山林。

既然要游览泰山,终当登上泰山顶峰。

届时,就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周围矮小的群山,一览无遗!

杜甫这首《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全诗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之高大壮美,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正是这壮丽美景引发了杜甫的攀登欲望,他触景生情,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展现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而其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起来看,杜甫这首《望岳》是其众多诗作中最有气势的一首诗,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气势雄浑,意境辽远。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尤其精妙,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