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友在“看新西兰”论坛上吐槽:“十几刀一个月饼里的鸭蛋黄,最后我家都没人吃了……科技和狠活。”

仔细看这个“蛋黄”,内外质地均匀,并无蛋黄常见的不均匀内核。

而很多新西兰的华人网友看起来还是天真的。
有的网友回复说:“没证据不好瞎说的哦,拿起化验下看看。“

还有的说,”人造鸭蛋会比真鸭蛋贵吧。“

还有华人网友说,“这个鸭蛋黄形状规整,像是机器造出来的,但是这个造不是凭空用添加剂做出来吧,只是把咸蛋黄重整形状,就像超市里卖的奶酪片一样,你可以说这是加工食品但是它不是纯人造产物。”

01
鸭蛋黄已成为科技狠活
事实上,“人造鸭蛋黄”今年大热,随着中秋节的到来,在中国国内已经引发了一波热议。
只是新西兰太远,可能还有很多网友没有留意。
有一类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
视频里,黄色、长条的固态产品通过一个切割机器,

然后,从切割机器中出来的就变成了所谓的“咸蛋黄”。

根据报道,这种“咸蛋黄”主要是用淀粉、蛋黄粉和各种调味剂、添加剂制成,其成本也自然比真蛋黄要少很多。

这种机器1个小时可以生产10万颗,这个生产速度,比鸭子生蛋快多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吐槽称,购买咸蛋黄制作月饼,可咸蛋黄太难吃了,甚至怀疑为假的,所以就把月饼也都扔掉了。

另外还有博主做了对比视频,先从市面上买来了所谓的真空包装的咸蛋黄,像这样25个包装的咸蛋黄,价格非常便宜,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你想一下,鸭蛋本身要多少钱一斤?

然后再看后面的配料表,标注的是“蛋黄制品”,配料表里也写的是“鸭蛋黄粉”。

而且,这种产品往往有一堆的商品添加剂,像什么山梨酸钾,磷酸钠,乳酸钠等等。

然后找来一个真蛋黄做对比,这个真的蛋黄,打开后可以看到,是存在内外结构的,并不均匀,内核会比外圈更硬一点,而且很多油。

用手分别捏碎真蛋黄和蛋黄制品,手感也完全不一样,假蛋黄一捏就全是渣渣。


至于吃到嘴里的味道,更是相差很远,真蛋黄吃上去很香,而假蛋黄吃进去感觉面乎乎的,“一点蛋黄的味道也没有”,测评的博主说。

网友看来这些视频后也纷纷评论:“今年不吃咸蛋黄月饼了。”


02
新西兰本地超市也能买到
奥克兰一位华人网友告诉发现君,前两个月端午节,看到外面卖的粽子都很贵,就想到自己做粽子吃。
这位华人网友到北岸某华人超市购买做粽子的原料,叶子是国内广东包装的大竹叶,感觉质量还可以,然而同时还买了真空包装的鸭蛋黄,包在粽子里,却“非常难吃”。
“完全没有鸭蛋黄的感觉,包在粽子里还不如糯米的味道。”
这位华人也是大概率买到了“人造咸蛋黄”。
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以一定比例的新鲜蛋、蛋黄粉、淀粉及添加剂等混合,即可制成咸蛋黄制品,还被人申请了相关专利。

有人还搜出了一篇专利,这一个个蛋黄圆圆滚滚、整整齐齐,品相如此标准,方法就是:

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蛋黄之所以那么好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高油高蛋白”,自带油脂的香气。
经过腌制之后,其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在食盐的作用下“起沙冒油”,形成了颗粒,成就了咸蛋黄的精髓所在。人造蛋黄加了那么多“科技与狠活”,安全性存疑。
下图中为真蛋黄,可以看到内外结构:

所以在新西兰购买包装咸蛋黄,也一定要从品名和配料表上看清楚。
再制的咸鸭蛋黄,其配料表往往是这样的:

03
分辨真假咸蛋黄的方法
消费者要如何识别真咸蛋黄和合成蛋黄呢?专家表示,首先要看标签,一般真的咸蛋黄,配料表中配料只会标蛋黄、食用盐。
而人造咸蛋黄的标签,一般会在产品名称附近标示真实属性“咸蛋黄制品”等字样。

其次,要看颜色和结构,正宗的咸蛋黄通常呈现出深黄色或橙黄色,而人造咸蛋黄往往颜色过于鲜艳或过于淡。

真咸鸭蛋结构不均匀,外松里紧,中间往往会有小硬心。
而人造咸蛋黄结构均匀,咬开后不会有分层,不会有硬心。
最后,还可以通过过水煮搅拌可以区分。
真蛋黄水煮搅拌后水较澄清,蛋黄呈浅黄色块状,且表面会有一层油脂漂浮。而人造咸蛋黄加有大量淀粉,水煮搅拌后会呈均匀的黏稠状。

总之,人在海外,也不能疏于防范“科技和狠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