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667年,世界被德国化学家和医生约翰·贝赫尔的发现震惊了——他宣布了一种名为氟石的“超薄物质-火物质”的存在。这种假想的物质被科学家们认为存在于所有可燃材料中,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许多科学家接受了贝赫尔的观点,并试图用氟石理论来解释与火和燃烧有关的各种现象。

例如,他们认为萤火虫释放的火焰是因为氟石的作用而熄灭。这个观点似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可燃物质在燃烧时确实会失去质量,而这种质量减少被归因于氟石的损失。此外,人们还错误地认为,人和动物呼吸是为了清除体内的氟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个理论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漏洞,但它却在科学界占据主导地位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末,安托万·拉瓦西埃才证明了火焰其实是物质与氧气的结合,这是他在1774年发现的。

虽然贝赫尔的氟石理论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它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次尝试将大量的化学现象进行概括。此外,在研究氟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气体,这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今天我们回顾这个理论,虽然它的天真令人发笑,但错误在科学进步中也有其价值。氟石理论中的“氟石”虽然不存在,但这套理论在化学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