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3年10月1日,太阳升起之际,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与中国一同翘首期盼,以热烈的祝福庆祝这个东方大国的74周年国庆。无论是地域邻近还是地域遥远,无论是关系紧张还是关系亲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一天选择放下差异,向中国送上真挚的祝福。

即使是美国,与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有深入的分歧和摩擦,其国务卿布林肯也在这一天选择了为大局着想,代表美国向中国人民送上温暖的国庆祝贺。可以说,这种大国风范,这种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而暂时放下矛盾的态度,是所有有责任和担当的大国应有的。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不作为。这位外长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对多个国家表示了祝贺,但却故意回避了中国。如此明显的避而不谈,无疑是一种公然的挑衅和示威。要知道,在国际关系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动都有其背后的深意。苏杰生此举,明显是想传递一个信息:印度不满中国。

为何会有这样的不满呢?事实上,只要稍微关注一下近些年的中印关系,便不难找到答案。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可以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印军擅自越界,引发了双方的军事冲突。最终的结果是,印军死伤惨重,这无疑是印度莫迪政府及其外交部门的一个巨大失败。这次冲突不仅仅是两军之间的冲突,更是两国外交策略和策略的较量。

此后,苏杰生就像一个失去了方向的罗盘,他时常在国际场合提及这次冲突,好像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和印度政府正名。他甚至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往来中,也不忘提及加勒万河谷事件,似乎这成为了他的一张王牌。但真的是这样吗?他是否过于看重了这一事件,而忽略了整体的中印关系呢?

与此同时,他还在美国访问期间多次对中国表示不满。他似乎忘记了,作为一个大国的外长,他的每一个言辞,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到两国乃至多国的关系。一个真正的大国领导人,应该更加注重整体的国际局势,而不是仅仅因为一次事件就对一个国家产生偏见。
更让人疑惑的是,尽管印度外交部如此表现,但他们在联合国大会上仍宣称希望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明明与大国产生摩擦,但又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话语权的做法,真的合适吗?

对于苏杰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批评。作为一个大国的外长,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是缺乏大国风范的。他应该知道,真正的大国不是通过对其他国家表示敌意来显得强大,而是通过真正的合作与交往,通过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来赢得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