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时期,我军组建了多个团级单位,但其中地位最崇高、实力最强大的非干部团莫属。这支团队于1934年10月成立,经过21年的岁月,其团长和营长们卓越的表现让他们跻身为开国大将和上将的行列。
作为中央红军最为精锐的单位之一,干部团肩负着两大重任。第一,他们负责确保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其次,他们承担着培养、输送和储备红军干部的重要任务。干部团之所以傲立团级单位之巅,乃因其由军事院校改编而来,这些院校主要培养军队干部和特科人才。因此,干部团的成员不是一般士兵,至少都拥有排连级干部的职衔,这也是其高级别和强大战争力的原因之一。

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参谋长钟伟剑和政治处主任莫文骅等关键职位由原红军军事院校的杰出人物担任。他们的经验和领导才能为干部团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各个原军事院校分别改编为不同的营,各自由杰出的领导者领导,确保了团队的和谐运作。
干部团在长征时期不仅肩负了中央安全和干部培养的任务,还积极参与了多场战争,包括土城之战、再克遵义之战和抢占皎平渡之战。1936年,懋功会师后,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合并成为新的红军大学,干部团也得以改编为红军大学下属的特科团。

1955年的大授衔使得干部团的主要干部崭露头角。两位团长陈赓和萧劲光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政委宋任穷和四营长韦国清则获得上将军衔。政治处主任莫文骅则获得了中将军衔。这些军衔的颁发,是对他们在革命历程中杰出贡献的充分认可。
参谋长钟伟剑和一营长李振亚也继续发挥着关键的领导作用,担任重要职务,继续服务于革命事业,尽管他们也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二营营长黄彦斌则在抵达陕北后成为红军教导师的一部分,然而,1937年因病去世。三营营长林方英的资料相对稀缺,仅知道他在红军东征中不幸牺牲。
干部团的辉煌历史,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杰出领导才能,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一页。他们的奋斗和贡献,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