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而对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面对敌人的包围和封锁,毛主席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有克服经济困难,才能坚持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延安

1939年8月,中央军委电令三五九旅由华北抗日前线回师陕甘宁边区,立即接受了边区的防务任务,准备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同时积极开展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陕甘宁边区地处高原山区,经济落后,土地贫瘠,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常年以糠皮野菜充饥,就这样,群众还是积极交公粮,支援子弟兵。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三五九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作战,边生产。三五九旅进驻绥德等地后,在守备黄河、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发动全体官兵种菜开荒,播种粮食作物,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仅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也改善了部队生活。

1940年9月的一天,朱德总司令带警卫员骑着马,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离延安以南40多公里外的一个地方,这里山峦起伏,绵延几百里。

朱德总司令站在山顶,回头向北看: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年九干旱,风吹石头跑;举目向南看:青山绿水一望无际,连绵山冈郁郁葱葱,土地肥沃鸟语花香。总司令惊叹“贫瘠的陕北高原还有这样的好地方!”这里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南泥湾。

陕甘宁边区地图

朱德总司令兴致勃勃地骑着马,边走边看,走过了金盆湾、临镇、马坊、阳湾、九龙泉,整整走了三天,仔细查看了南泥湾的山山水水。这里虽然没有人烟,土地荒芜,但是,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树林密布,是个屯垦的好地方。

朱德总司令回到延安后,立即把南泥湾的情况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

朱总司令说:“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放一支部队进去,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就生产,既保障了延安的安全,又能垦荒屯田,是一举两得。”

毛主席高兴地称赞:“这个部署很好,是个创造。”他提议:“‘摩擦专家’何绍南已被赶走,把三五九旅放到南泥湾去,守卫边区南大门,防备胡宗南的30万军队,面对这么大的一股敌人,一定要派精兵强将,让王震的部队去,我看是个明智的选择。”

朱总司令笑答:“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同意主席的意见。”

两位领袖的这一决策,成就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实行垦荒屯田、发展经济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后来,三五九旅的将士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南泥湾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朱老总

几天后,朱德总司令亲自赶到绥德,向王震旅长传达了军委的决定。总司令对王震说:“不能上前线打仗,你有想法吧?垦荒屯田,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任务,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去南泥湾有意见吗?”

王震坚定地表态:“我们全旅指战员坚决执行命令!”

1940年11月,朱德总司令又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军垦屯田要求,号召部队:边战斗、边训练、边生产。

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大生产动员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死吗?”

“不能!”群众高声呼喊。

“那我们能解散吗?”毛主席接着问。

“不能!”群众又齐声高喊。

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好!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作坚决的斗争。对待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我们的态度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下面的群众一片高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毛主席讲课照片

朱德总司令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参加者,他自己在窑洞附近开了一片荒地,种了蔬菜和玉米,每天他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锄草、浇水,地里庄稼长得十分喜人。朱总司令对人说:“我不能吃别人的,我也有一双手,应该自食其力。”他为全党、全军和边区人民作了大生产的表率。

在中央号召下,延安的党、政、军、学各界数万人投入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与群众同甘共苦,开荒种菜,种粮纺纱。

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于1941年2月10日,向全军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依据不同环境,不同劳动条件,确定生产方向和生产方式,开展大生产运动。

王震率部进驻南泥湾后,除继续担任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外,先后还兼任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延安卫戍区司令员、延安防空司令员、延安地委书记;同时,他还担任了西北局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政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身兼着数个延安地区党、政、军要职。

王震

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召见王震,他对王震说:“你们在东边与日本人较量了几次,让他们吃了亏,他们已知道你们三五九旅不是好惹的,现在,日寇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华东、华南,边区东边的压力也减轻了,你们注意日本鬼子的动向就可以了。在北线,你们对邓宝珊(国民党军将领)的工作开展得不错,邓将军是爱国的,他不会听命于蒋介石搞摩擦,我请他到延安来,你们要以礼相待。”

王震回答:“是!主席。”

毛主席又笑着说:“让邓宝珊多住几天,你可以对他讲:可愿与吾同榻而眠?”接着,毛主席又幽默地说:“如果他女儿一起来,你可不能这样讲啊!”说到这里,两人哈哈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心里深知,要对付胡宗南的30万军队,我军不可能调太多的部队,这对已经负担沉重的边区人民,将增加更大的压力。只能调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同时,又必须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样,三五九旅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心目中成为最佳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王震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大兵压境,毛主席站在战略家的高度,坚持:既“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又“有礼有节,顾全大局”的原则。

毛主席告诉王震:“我们南面有胡宗南30万大军,这个人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他一直窥视我们边区。一旦有事,你王震就是前线总指挥,对胡宗南的进犯,你要先退避三舍,第四舍就不能退了,这是个策略。我知道,王震你是一舍也不想退的。”

王震一时没听明白,他问毛主席:“什么是‘退避三舍’?”毛主席笑着说:“这个典故你去问参座(叶剑英),让他讲给你。”王震似乎明白了一些毛主席的意思。

最后,毛主席说:“陕北是个穷地方,养不起很多军队,只能放一些精兵强将在这里,你们一定要在经济上做到‘自力更生’,同时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还要做好部队的文化建设,你们的担子很重。”

听了毛主席的这些谆谆教导,王震决心率领全旅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两年后,毛主席在一次大会上对三五九旅指战员们说:“你们三五九旅在王震同志领导下,立了很大的功劳。你们到了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了南边,南边就安全,你们到了北边,北边就安全…”

毛主席检阅359旅

1941年初,毛主席、朱德正式命令王震率八路军第120师三五九旅开赴延安的南泥湾地区,在随时保持战斗准备的情况下,以南泥湾为中心屯田开荒,发展生产。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黄龙山地区,处在进入延安的必经之路上,那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荆棘丛生,是个野鸡成群,野兽出没的地方。

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后,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屯垦生产双重任务。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手拿锄,开荒生产;一手拿枪,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从此,一首名为《南泥湾》的歌将“能战斗,能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传唱了几十年,传遍了大江南北。

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于1940年12月初从绥德出发,进抵南泥湾,驻扎在固安县临真镇。王震于1941年3月12日率旅直属队、七一八团、七一九团、特务团、第四支队、骑兵大队进驻南泥湾。

南泥湾,是延安县金盆区的一个乡,与金盆湾、九龙泉、临真镇、马坊等接壤,纵横100余公里。河川两岸有肥沃的林地约1.5万亩,全区可耕地面积共达100多万亩,其余的是森林地带。

100多年前,这里曾是人烟稠密的地区,由于清朝政府制造回、汉民族间的矛盾,再加上民国初年军阀横行,土匪抢劫,人民无法生活,居民相继逃亡,这里才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

三五九旅刚到南泥湾地区时,几十里内渺无人烟,深山老林,树木参天,荆棘横生,野兽群游,生活条件、生产条件都非常艰苦。

当时,旅部和特务团驻金盆湾,七一七团驻临真,七一八团驻马坊,七一九团驻九龙泉。部队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和蔬菜吃,开荒生产又没有生产工具、种子和耕畜,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

三五九旅在荒野里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王震旅长对全旅指战员说:“同志们,你们都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听过!”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王震接着说:“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不新鲜,但是,我们要学习愚公的精神,一定要克服面临的一切困难,我们来南泥湾屯垦,一靠精神,二靠锄头,现在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有了,只缺锄头了。我们这支部队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过头,我们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打造锄头和生产工具,用我们的双手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米粮川,大家有没有决心?”

全旅指战员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有决心!”这个声音在山谷里回响了很久…

王震旅长带头,与指战员们一起,自己动手搭茅棚、挖窑洞,在荒野上安营扎寨。没有生产工具,就派人到处收集废铜烂铁,架起烘炉,打造犁、锄、斧等工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这片沉睡了百年的土地上展开了。

七一八团五连在连长带领下,四处寻找废铜烂铁,他们发现了一座破庙,菩萨已经没有了,但是,一口破钟睡在庙里。

战士们如获至宝,连长命令:“把它抬回去,砸碎,烧化了打成锄头。”战士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破钟抬回去,又花了很大工夫,用锤子、石头才把钟砸碎。

一个外号叫“小钢炮”的战士拿了一大块,嘻嘻哈哈地说:“连长,给我打一个大锄头,在战场上没来得及立功,我争取做个‘开荒英雄'!”

连长说:“好,你要说到做到!”

结果,铁匠给他打了个5斤重的大锄头。“小钢炮”拿着这个大锄头和大家一起上山开荒,他一锄头下去就一尺深,没一会儿,他就把大家甩在了后面。第一天,“小钢炮”开荒全连第一。第二天,他一个人开荒一亩地,获全团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小钢炮”已累得抬不起胳膊,直不起腰,看上去瘦了好多。当地一位老农说:“三天的肩,四天的腿,五天的腰,再过几天就要命啦!”

王震知道后,来到五连,他指示连长:“派炊事班买几斤猪肉,晚饭给‘小钢炮’加个肉菜,干得多,就比别人辛苦,有功劳,应该奖赏。以后,开荒争第一的,每天都加肉菜。”

王震又强调“一定要注意战士们的身体,不许提前上工,也不许晚上加班蛮干,累垮了战士们的身体,我处分你们!”

后来,五连全连上山开荒更是你追我赶,展开了开荒大竞赛,指挥员也更加注意让战士们劳逸结合。

面对困难,三五九旅的将士们没有低头,战士们乐观地唱道:

英雄气概三冬暖,

战士哪怕风雪寒,

要与那深山老林决一战,

更使陕北出江南。

开荒好比上前线,

没有后退永向前,

困难纵有千百万,

它怕咱干劲冲上天。

1941年3月,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王震发布命令:“全体参加生产,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生产。”三五九旅各团指挥员带领部队向荒山进军。

南泥湾一带的荒山上,到处是很深的蒿子草和大堆的羊胡子草以及山桃树,还有“咬人”的狼牙刺、蝎子草。生长这些植物的地方,往往都是土质肥沃的土地。

战士们刚上山,缺乏开荒经验,最强的劳动力干上一天,也只能开出5分地,与计划中的开荒指标差距很大。后来,通过实践,办法越来越多。

七一七团一营二连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验:刨树时,先把根扒出地面,这叫“侦察敌情”;然后砍断支根,这叫“扫清外围”:最后看准主根,把它砍断刨出来,叫做“发动总攻”。

全团马上推广了这个经验,这样干,开荒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天检查开荒效率,公布成绩,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之间展开了劳动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中,许多战士手掌都打满了血泡,大家风趣地把大泡叫“野战炮”,把小泡叫作“小钢炮”,把满手磨出的新泡和旧泡连在一起的叫“连环炮”。

在这样辛苦、繁重的劳动中,指战员们依然精神愉快,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唱着歌:“开荒啊!开荒!前方的战士要军粮!…”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旅部的《战声报》和各团的生产快报,定期报道生产情况,公布开荒成绩。各单位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捷报频传,开荒纪录不断刷新。开始几天,每人每日平均开荒5分地,一个星期后,上升到每人每日开荒七八分地。

七一七团劳动英雄、班长李黑旦,1942年首创一个人日开荒2.5亩的新纪录。七一八团组织了一次有170个生产能手参加的开荒大竞赛,有6个人创造了日开荒3亩以上的新纪录。

根据评定劳动英雄的条件,这6名战士经旅部批准,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于是,“向劳动英雄们看齐”的口号传遍了部队的每个角落,从而又掀起了新的竞赛热潮。

在开荒生产中,各级指挥员都身先士卒,作出表率。从旅长到排长全都战斗在第一线,担负着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按照王震旅长的要求:凡是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一定要走在最前面。他们真正做到了领导生产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

王震旅长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劳动,一有空就到山上与部队一起挥锄开荒,后来,他也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

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赞叹王震的双手像他的部下一样,长满了老茧:“王将军有一双农民一样的手!”

那段时间,王震走到哪里,肩上都扛着锄头,有空就到地里劳动。副旅长苏进、副政委王恩茂、供给部部长何维忠、政委罗章、副部长甘祖昌及卫生部部长潘世征等,也常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战斗中是英雄,生产劳动也是英雄。他17岁参加红军,20岁就担任了茶陵县委军事部长,长征中任师参谋长,从万里长征到抗日前线,他在三五九旅中是一位无人不晓的战将。

身为一团之长,在开荒中也不落后,他组织了一个“陈宗尧开荒小组”,由参谋长尹保仁、警卫员、司号员等8人组成,他担任组长。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带领全小组上山开荒。他与战士们展开开荒竞赛,他挥舞着锄头,弯着腰,不停地挖,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也不休息,一天开荒一亩多,创了纪录。为了夸陈团长,战士们专门编了一首歌叫《生产忙坏了陈团长》。

陈宗尧

在战斗中失去右臂的七一八团政委左齐,拿镢头开荒有困难,他就给战士们做饭,送饭送水,当伙夫,他不分春夏秋冬,挑着担子,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送到地里,就这样,左齐政委成了名副其实的“火头军”。

曾在战斗中负过15次伤、身上有20多处伤疤的四支队支队长苏鳖,也不甘落后,加入到劳动大军中。

七一九团有20多位50岁以上的老同志,他们组成了一个“老头队”,由老军医蒋维平当队长,他们下决心要做到自给有余。所有干部家属也积极参加纺线织布,还主动帮助战士缝洗衣服。

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参加劳动,使战士们很受鼓舞,三五九旅的领导干部也多次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

左齐将军

七一七团一连连长刘顺清年仅19岁,他12岁参加红军,长征时是一名红小鬼,是位年轻的“老革命”。他带领全连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他号召战士们:“我们向荒山进军,要像进攻敌人的碉堡一样,就是流血牺牲,也不能后退!”

刘顺清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开荒突击队,天不亮就起床,天黑才收工。仅一个多月时间,突击队就开荒1000多亩,在刘顺清的带领下,全连开荒3000多亩。刘顺清被授予边区的“劳动英雄”,一连获得“战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的奖旗。

后来,延安的文艺工作者还专门编了一部秧歌剧,剧名就叫《刘顺清》。

开荒告一段落后,为了不误农时,部队及时进行了春播和夏耕。沉睡了百年的土地翻了身,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满山遍野长出了谷子、豆子、玉米和土豆,十分喜人。

1942年,部队又开始在河沟两旁平整土地,引水灌溉,种上了水稻。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连年的丰收,耕地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自给自足程度逐年提高。

1941年开荒种地1.12万亩,收获细粮1200石(一石相当100升),收获蔬菜82.4万公斤,每100人约养20头猪,粮食基本自给。

1942年,开荒种地2.68万亩,收细粮3050石,粮食自给率达到96.3%。蔬菜、肉食、油以及鞋袜全部自给。战士伙食大为改善,每人每月吃2斤肉,会餐还能吃到鸡鸭、大米、白面,干部、战士住上了平整光洁、舒适宽敞的窑洞。

1943年,王震提出“官兵一体,战时皆兵,平时皆农”的口号;规定每日劳动11小时,除伙食单位留3名炊事员外,一律上山。最初,计划种地6万亩,之后又被突破,最后,达到种地10万亩。全年收细粮1.2万石,收获蔬菜295万公斤。三五九旅完全做到自给自足,成为边区和八路军大生产运动的榜样。

到1944年,全旅播种面积26万多亩,建成南阳洼、西阳洼、西南阳洼、东阳注四大垦区,农业生产获得更大丰收,主副食和经费全部自给。再不需要边区政府的一分钱、一斤粮,大大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

三五九旅平均每人生产细粮六石一斗,可达到“耕一余一”,上缴公粮1万石(100万升)。在开荒种地的同时,三五九旅共打窑洞1300多孔,修建土房600多间,农具1万多件,在边区和八路军中率先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

每年到丰收季节,南泥湾的野兽也趁机“大兵压境”,成群的野猪犹如滚木礌石下山,钻进玉米地里,它们经过的玉米地,顷刻间被一扫而光。

为了保卫丰收果实,部队组织起了巡逻队,战士们说:“对这些野猪,就像打日本鬼子,一定要消灭它们,坚决保卫我们的劳动果实!”大家想了许多办法,修围栏、挖陷阱,组织战斗小组“伏击”野猪。不久,大部分野猪被“消灭”了,战士们不仅保护了庄稼,打来的野猪肉还给指战员们改善了伙食。

一天夜里,一只豹子钻进了七一八团的羊圈,咬死了几只羊,后被战士用枪打死了。炊事班做红烧豹子肉给大家美餐了一顿。

作战勇猛的团参谋长尹保仁看到扔在一边的豹子内脏、下水,告诉司号员:“这些东西不能浪费,把豹子的胆和心肝煮了,给我拿来。”

吃了豹子的心肝胆后,第二天,尹保仁参谋长起了一身泡,脱了一层皮,犹如得了一场大病。许多战友们拿尹保仁开玩笑:“老尹真是胆大包天,敢吃豹子胆!”这个故事在三五九旅中流传了很久。

尹保仁

1942年4月15日,贺龙师长带着120师的“战斗平剧社”,来到南泥湾看望和慰问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

仅过了一年,南泥湾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烂泥湾”已变成了粮食满仓、鸡鸭遍地、牛羊满圈的米粮川。为了奖赏三五九旅,剧社给指战员们演了三天大戏。

贺龙师长对旅首长说:“越是工作艰苦,越要重视文化娱乐生活,要经常听到战士们的歌声、笑声,这样的部队劳动才有干劲,战斗有冲劲。”

中午,贺龙来到七一七团的操场和大家一起聚餐,各连都争先恐后地请贺老总到自己连里吃饭。后来,王震决定,全团每个连给贺龙师长拿一个菜来。

各连都送来了最好的一个菜,贺师长看着这摆满一地的一盆盆香喷喷的鸡鸭肉菜,笑呵呵地对王震说:“我己有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王震笑着回答:“贺老总,这些都是指战员们亲手劳动的成果,都产在南泥湾,你一定要多吃些。”

贺龙视察359旅

贺龙看到又白又大的馒头,对王震说:“再拿几个馒头来,我带回延安给毛主席尝尝!”王震高兴极了,说:“贺师长多带些回去,我们请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也来南泥湾!”

贺龙离开时,给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挥笔写了四个大字“铁的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