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亚美尼亚总理新闻秘书发布的官方声明,截止9月30日,已有超过10万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族人通过拉钦走廊逃到了亚美尼亚。
这几乎占了纳卡地区12万人口中的8成以上。
这也意味着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族人几乎都跑光了。

逃亡的道路并不漫长,纳卡亚族实控区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连接亚美尼亚本土的拉钦走廊长度也就5公里,但到处都是蜿蜒的山路,逃亡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这路上也是意外不断,在一处车辆排起长队的加油站,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当场就有170人身亡。
虽然阿塞拜疆政府保证会保障纳卡地区亚族人的安全,但鉴于2020年第二次纳卡战争的残酷性,亚美尼亚人并不相信。
而等到纳卡地区的亚族人跑光了,原先因为战争逃到阿塞拜疆控制区的阿族人等其他族群正在等待返回纳卡。
随着纳卡自治当局宣布自2024年1月1日停止存在,8成以上人口逃亡亚美尼亚,这个坚强运转了30多年,导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打了两场战争的纳卡共和国也彻底寿终正寝。

阿塞拜疆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土耳其也大大加强的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输家,就是亚美尼亚。
当然,最后背负所有的只有亚美尼亚人民,上下横跳的政客依旧吃香喝辣,满口嘴炮。
一、亚美尼亚,寄人篱下两千年。
亚美尼亚,地处高加索地区南部,高加索自古民风彪悍,战乱不断。而亚美尼亚在地缘复杂的高加索山区,实在是一个异类。

早在2000年前,亚美尼亚就崛起为欧亚大陆间的强大国家,还打败了罗马军队的进攻,领土最广袤的时候是现在领土的十倍以上。
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皈依了基督教,是全世界把基督教列为国教的第一个国家,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也是全世界最悠久的教会。
不过,曾经的强大终究是昙花一现,在后来的近2000年时间里,亚美尼亚人就常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他们先后被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沙俄所统治,最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一战时期,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这两国也是跨越几百年的世仇,在200年的事间里,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就有十余次,不过虽然俄军战斗力一般,但土军的表现更加拉胯,被沙俄打的一败涂地。
当时的亚美尼亚人被苏丹统治,但他们的信仰与奥斯曼格格不入,几百年来饱受歧视和打压,沙俄虽然信奉东正教,但好歹都是同出基督教一门,亚美尼亚人多少也会帮衬一些沙俄人。
战场上打不过俄军,苏丹军队就把怨气撒在了亚美尼亚人身上,对亚族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前后杀害了150万亚美尼亚人,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几乎被杀绝。

为了羞辱亚族人,奥斯曼军队甚至把数以万计的亚族少女扒光衣服后钉在十字架上,任由她们在漫长的煎熬中痛苦的死去。
亚美尼亚屠杀、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以及卢旺达大屠杀,被称为20世纪规模最大的以种族灭绝为目的的大屠杀。
当时,若不是部分亚美尼亚人逃到沙俄控制区,亚美尼亚整个民族就得直接消失在地球上了。
二、纳卡冲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百年积怨。
19世纪中期,沙俄逐渐吞并了
1920年代,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陆续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当时纳卡地区的主体民族是亚美尼亚人,但苏联人把其划入阿塞拜疆的疆域内,有苏联老大做主,两国相安无事了70年。
19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的衰败不断加剧,对下面的加盟共和国控制力大幅下降,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开始强行推行“阿塞拜疆化”,遭到纳卡自治当局的强烈反抗,亚美尼亚当局则积极支援纳卡阿族人的斗争。
两个加盟共和国之间开始互相驱逐侨民,双方积怨暴增。
1988年2月,纳卡当局单方面宣布改投亚美尼亚门庭,事前也没和阿塞拜疆政府以及苏联中央打招呼。
苏联当局虽然表示拒绝承认,但苏联对两国的纷争显然已经无力调停,纳卡趁机切断了和阿塞拜疆的一切联系,双方爆发冲突。
苏联老大哥还在的时候,冲突主要还是纳卡当局和阿塞拜疆政府之间,等到苏联解体之后,就迅速演变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的全面战争。
虽然阿塞拜疆人口是亚美尼亚的两倍多,但民族的血缘纽带激发了全世界的亚美尼亚族人赶回来参战,许多人回国之后就直接奔赴战场作战。

而且在原苏军的作战序列中,亚美尼亚人多参与一线作战,阿塞拜疆人更多承担后勤兵种。
最终,亚美尼亚军队不仅控制了纳卡全境,还把纳卡周围大片阿塞拜疆的土地占为己有。
最关键还是俄罗斯的“偏袒”,教的亲近使得俄罗斯默认了亚美尼亚的战果,阿塞拜疆无力反击,纵然一百个不愿意也没办法。
1994年,亚阿双方在俄罗斯斡旋下停火,但这只是为20多年后的第二次纳卡战争埋下伏笔而已。
这次战争,阿塞拜疆引为国耻,无时无刻不在卧薪尝胆,准备来日反攻。
三、2020年,第二次纳卡战争,阿塞拜疆一雪前耻,亚美尼亚一败涂地。
站在阿塞拜疆的视角,面对纳卡地区归属亚美尼亚控制,这是完全没办法接受的。
虽然民族不同,宗教文化语言格格不入,但至少近百年来纳卡地区一直在阿塞拜疆的行政疆域内。
虽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阿塞拜疆与纳卡地区的冲突依然不断,但在俄军的控场之下,双方总体维持在较低烈度的冲突。

但在202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亚美尼亚帕希尼扬政府,他是2018年之后通过“颜色革命”上位的总理,骨子里亲美远俄,一方面疏远和俄罗斯的距离,另一方面积极向美国接近,扩大和美国的军事合作。
此时的帕希尼扬政府丝毫没有考虑到后来的战争风险,虽然20多年前,亚美尼亚战胜了,但时过境迁,2020年,两国的国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亚美尼亚是个内陆山国,人口295万左右,资源贫瘠,国力弱小,周围被土耳其、阿塞拜疆等敌国包围,地缘环境凶险。
阿塞拜疆坐拥里海丰厚的油气资源,经过20多年的积累,经济总量是亚美尼亚的4-5倍,人口是亚美尼亚的3倍多,尤其得到了中东一霸土耳其的强力支持。
无论是民族、宗教还是文化,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都有着极其亲密的联系,再加上埃尔多安的野心加持,对阿塞拜疆的支持几乎不计成本。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各国都出现了经济下滑、失业上升的情况,亚阿两国也是一地鸡毛,群众集会游行不断,经济雪上加霜,两国的领导压力都很大。
内病外治,这是治国的传统秘方,纳卡地区自然是很好地“解压”良药。
本来纳卡地区就小规模冲突不停,2020年的夏天,双方就开始动口又动手,到了秋天,双方就打起来了。

对阿塞拜疆来说,现在就是收复国土的最好时机,眼瞅着亚美尼亚政府“亲美疏俄”,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双方大打出手,战局很快就发展成为一边倒的单向碾压,阿塞拜疆开局就倾其国力,尤其从土耳其获得了大量的无人机,亚美尼亚的陆军在阿军无人机的打压下被打的抬不起头,重型装备和导弹、火炮阵地还没发挥作用就被摧毁。
即使总理的儿子上了前线,总理夫人也发誓准备随时上前线,全国都做好了战争总动员,但悲情牌还是挽救不了亚美尼亚的命运。
阿军很快收复了20多年被占据的纳卡自治共和国的周围阿塞拜疆领土,并很快攻入了纳卡共和国境内,一路攻城略地,亚美尼亚军队陷入崩溃之势。
帕希尼扬政府心心念念的美国大腿始终没有出现,此时的美利坚正在进行总统大选最后的激烈角逐阶段,没人关心亚美尼亚的命运。
帕希尼扬不得不寻求普京的帮助,普京则适时地站出来,阻止了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俄军进驻纳卡地区,掌控了纳卡地区的核心区域。
经过这场战争,阿塞拜疆除了收复被占据的领土,还控制了纳卡地区四分之一的地区,而纳卡自治当局仍维持对7成左右纳卡地区的控制。
而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的联系,则通过5公里的拉钦走廊相连。
这场战争,亚美尼亚以及纳卡这边伤亡近万人,这对十几万人口的纳卡以及295万人口的亚美尼亚来说堪称灾难级的损失。
战后,阿军控制区内有数万亚美尼亚族人被迫逃离家园,亚美尼亚国内也爆发了强烈的民众抗议浪潮,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终究得不到。
四、第三次纳卡战争,不到一天,纳卡共和国就“消失”了。
今年9月19日,正当亚美尼亚人和美国人在境内举行“鹰之伙伴-2023”联合军演结束之际,阿塞拜疆以突袭的方式,向纳卡地区的“阿尔察赫共和国”发起了大规模攻势,第三次纳卡战争全面爆发。
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纳卡地区的亚族武装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阿军占领了大片纳卡土地,9月20日,在战争爆发不到24小时的事件里,阿塞拜疆和纳卡当局宣布接受俄罗斯的调停,双方宣布停火。

在战争中有一场小“意外”,俄军在纳卡地区的维和部队车辆遭到了阿军的攻击,造成5名俄军官兵死亡,其中包括一名部队副司令。而在普京接到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的道歉电话后,普京表示了理解。

根据俄罗斯、阿塞拜疆、纳卡当局三方达成的协议,纳卡自治当局宣布自2024年1月1日停止存在。

而纳卡当局的军事人员也从达成协议之日起,只要交出武器,就能离开纳卡地区。
失去了纳卡当局的保护,出于对阿塞拜疆报复的恐惧,当地占人口8成以上的亚美尼亚族人不得不仓皇逃离家园。
短短十天的功夫,当地的12万人口,逃到亚美尼亚的已经超过10万,几乎都跑光了。
而伴随着失败的耻辱,成千上万的亚美尼亚人照例聚集在首都埃里温的广场上进行集会抗议,要求政府下台。

这些民众除了抗议战争结果,就是指责政府无能,指责俄罗斯没有保护好亚美尼亚。
但是这些人所朝思暮想的美国人,早在战争爆发之时就拍拍屁股走了。
五、朝秦暮楚,谜之操作,亚美尼亚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三次纳卡战争,第一次,俄罗斯是直接偏袒亚美尼亚一方的,亚美尼亚不仅控制了纳卡地区全境,还控制了纳卡周围大片阿塞拜疆领土。

第二次,虽然帕希尼扬政府对疏俄亲美,但总体和俄罗斯还维持表面的和睦,为了挽救亚美尼亚和纳卡地区的命运,在阿军全面攻入纳卡地区的关键时期,是普京下令俄军空降纳卡核心地区,阻止了阿塞拜疆的进一步攻势。
第三次,亚美尼亚政府已经全面倒向美西方,把俄罗斯贬斥在一边,俄罗斯也再没出手,坐视纳卡共和国的覆亡,还顺带付出了俄军维和部队副司令的生命。
不管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亚美尼亚的邻居几乎都是世仇,不抱住俄罗斯这个大腿,安全和发展无从谈起。
1994年两国停战后,也是俄军常年驻扎在亚美尼亚,确保了震慑土耳其、稳住阿塞拜疆。
只是2015年之后,亚美尼亚的局势变了。
2015年,亚美尼亚民主派崛起,搞起了宪政改革,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国家大权转由总理掌控。
2018年,帕希尼扬发动“天鹅绒革命”,通过街头运动,成为亚美尼亚总理。

他上台后的外交政策和线路,几乎达到了夸张的地步。
帕希尼扬的外交主张主要有:退出集安组织,断绝和俄罗斯的联系,要求俄罗斯关闭在亚美尼亚的军事基地等。
刚开始两年,帕希尼扬和美国走的很近,但也不敢和俄罗斯离得太远,总体还算中间摇摆,对此,俄罗斯虽然不舒服,但也不好说什么。
2020年的纳卡战争之后,帕希尼扬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了军队的不力和俄军的不作为,亚美尼亚的亲美势力更加急于“改换门庭”,对俄罗斯越加疏远,对美国主动贴近。

尤其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之后,随着俄罗斯日落西山,亚美尼亚的“反意”越来越明显,引起了俄罗斯的极大反感和不满。
2022年11月的集安组织峰会,帕希尼扬拒绝签署联合声明,说是组织没有对纳卡问题达成一致。
2023年3月、5月、9月,帕希尼扬多次提出要退出集安组织,甚至还打算加入北约来保护自己。


这些场面上的反对也就反对了,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这可触了俄罗斯的逆鳞了。
3月24日,亚美尼亚宪法法院宣布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准备随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这个法院有个逮捕令就是针对普京的。
而帕希尼扬直到9月16日,还坚持说亚美尼亚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克宫的回应是这将是“极端敌对”的行为。

而在这几年时间里,每次纳卡地区发生大小危机,最终亚美尼亚还是找普京来摆平,帮着帮着,俄罗斯也就懒得帮了。
今年5月,为了“学习”中方的中东和解进程,布林肯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外长请到美国搞了个三方会谈,硬去撮合两国的和解。
不过10天以后,阿塞拜疆炮击亚军阵地,两边再起冲突,帕希尼扬找了布林肯,没找普京,在布林肯的压力下,阿塞拜疆停止了攻击。
而随着美国的介入,帕希尼扬“甩包袱”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
5月22日,帕希尼扬表示,如果阿塞拜疆方面能够对亚美尼亚族人的安全提供保证,亚美尼亚愿意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
9月13日,美国媒体Politico撰文报道,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证实,亚美尼亚现任政府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

而普京在在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亚美尼亚领导人事实上承认了阿塞拜疆对纳卡地区的主权,”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对我说:‘您知道,亚美尼亚承认纳卡地区是我们的了,不再有关于纳卡地位的问题,它已经解决。’”
普京强调,这不是俄罗斯的决定,是亚美尼亚领导人的决定。

只是,帕希尼扬不会想到,9月19日,阿塞拜疆对纳卡地区发动了全面攻势,纳卡亚族武装兵败如山倒,在此期间,帕希尼扬不仅不给一点帮助,还禁止本土军民赴纳卡参战,坐视纳卡亚族武装的溃败。
六、后 记
其实,如果哪怕亚美尼亚拿出2020年的战斗意志,也不至于沦落到一溃千里的地步。
亚美尼亚自己不争气,美国人军演结束就跑路,俄罗斯人也玩起了坐视不管。
朝秦暮楚,上下横跳,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亚美尼亚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即使再怎么屈辱,也无可奈何。
最后,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