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来一套组合装机方案,机箱来自几何未来的M2,主板来自ROG STRIX Z790-I,显卡则是影驰的金属大师4090,使用ITX主板和ATX电源的组合方式来呈现几何未来M2的可玩性,这种组合方式在几何未来M2上我目前还没看到有多少玩家装过,索性就来做一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套配置可玩性非常高,但是如果采用我这样的高阶40系旗舰显卡+ATX电源+ITX主板,有且仅有一种安装方式。

如果要问我对这套配置的建议,那还是尽量不要选择比4090金属大师更厚的40系旗舰显卡了,另外如果想水冷头的logo正确朝向,可以选择机箱倒置(几何未来M2支持上下对调)或者更换为几何未来的小爱斯基摩冰屋这种可以调整冷头顶盖的水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置表:

CPU: Intel i7-13600KF

主板: 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

显卡: 影驰金属大师4090 OC

内存: 宏碁掠夺者 Hermes冰刃7600 16GB x 2

固态: WD_Black SN850X 2T

机箱: 几何未来Model2 The Ark 方舟

电源: 追风者AMP GH白色1000W白金全模

散热: 几何未来小爱斯基摩360冷排 瓷釉白

桌搭展示&整机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装机属于较大体积的装机方案,图中出现对比的显示器为32英寸,上了显示器支架,可以看到M2的体积并不算小巧,不过设计上很讨喜,这也是一家有想法的机箱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机不区分摆放方向,不过物理意义上的主板正对面刚好是三个主风扇位置,RGB光线可以通过Mesh面板透出来,当然也可以显卡或者水冷面朝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角度俯瞰,顶部还有一圈RGB灯光,主电源位于中间区域,全身为Mesh网板,散热性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斜向45度角度,因为Mesh的高透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风道走向,风扇全部正装出风对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侧面如果更换为带RGB的显卡,观赏性也会挺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卧式放到摆放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因为机身两侧重量的不一致,会导致摆放的时候左右有倾斜,需要增加一个支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卧式摆放更符合我的审美,不过卧式摆放方式下会损失一部分Mesh通风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灯点亮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sh网板拆除看看内部细节,走线确实有点让人略微头痛,主要是做不到完整意义上的藏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正面风扇可以隐约看到内部的水冷头和内存灯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侧面,影驰金属大师4090 OC一览,其实可以看到对于高阶显卡兼容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分考虑了原生非L形,12VHPWR接口的走线需求,可以安心使用原装供电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90金属大师OC特写,显卡周围预留的空间非常充足,热气也可以迅速被冷排和前面板风扇快速排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角度俯瞰,显卡此刻为吊装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拆除前风扇支架,看看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风者AMP GH1000W电源这里采用了少见竖装安装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冷冷头和内存特写,受制于ROG 790 ITX主板四合院设计的限制,只能以倒置方式安装水冷头,其实机箱倒置,对调电源开关就可以解决问题,或者选择小爱斯基摩冰屋这种水冷盖为磁吸形式的水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冷头和内存灯条特写,略有些遗憾的就是因为完全遮挡,是完全看不到内部场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部预留的空间还可以,这里我也是不太建议增加风扇了,本身mesh机箱散热能力就相当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UB特写,也是自带了橙色灯光。

硬件展示&装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7-13700K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板,华硕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旧是熟悉的近四合院结构,这也是华硕ROG近些年的ITX主板的特点,通过垂直堆栈来实现硬件的最大化兼容,同时达到最大化紧凑布局,主板整体做工精致,依旧采用了黑色配色,巨大的散热片相对其小巧的体积来说非常显眼。

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外观相对上一代产品正面变动较大,整体来说是散热片外观做了重新设计,变得更好看了。

而背面依旧是无背板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OG Z790-I也采用了FPS-II扩展卡来增强主板功能,音频接口直接独立到ROG STRIX HIVE外置模块上,这点和X670E-I完全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OG Z790-I和上一代产品一致,采用了10+1相供电,单相最大电流105A,处理器供电接口为单8pin ProCool II,同时配备了巨大的散热模组,散热模组内部相对上一代还多了一个主动散热风扇,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散热模组之间的L型热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化的散热片,可以看到大量的开槽设计,用于增幅散热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电散热片上部覆盖了镂空的Strix字样装饰片,散热孔下方是第一颗用于VRM散热的小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颗风扇方向为垂直,位于主板左下角,用以应对固态M2堆叠设计产生的过高热量,两颗散热风扇均在背板设计了通风孔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上层散热片印有ROG信仰之眼的LOGO,同时做了一点镜面设计,可惜没有设置RGB灯。

下方为支持PCIe 5.0 x16规格的显卡插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高支持7600MHz的双DDR5内存插槽,最大支持64GB,支持XMP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FPS-II扩展卡预留的底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堆叠的垂直结构,一个支持PCIe 5.0 x4的M.2插槽和一个支持PCIe 4.0 x4的M.2插槽上下堆叠在一起,5.0插槽仅支持2280规格,4.0插槽提供了2242/2260/2280三种尺寸规格。

12V和5V RGB接口均位于第二层的子PCB板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板接口,最显眼的就是双雷电4接口,拓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另外还配置了USB 3.2 Gen2x2 Type-C接口 X 1、USB 3.2 Gen2 Type-A接口 X 3、USB 3.2 Gen1 Type-A X 1、USB 2.0 X 2、DP、HDMI、2.5Gb网卡接口和Wi-Fi 6E。配合ROG STRIX HIVE上的音频接口,除了数量少点,基本达到了大板的全能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驰金属大师4090 OC,40系非公显卡中体积控制还不错的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驰4090金属大师OC基准频率为2235MHz,Boost频率为2565MHz,显存方面规格为24GB 21Gbps GDDR6X,位宽384bit。

外观方面保持了40系金属大师硬朗的造型,棱角分明,设计思路来自宇宙魔方造型,表面还有细腻的拉丝纹路,整体就像一整块铝坨坨板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板依旧是全金属的设计,右边镂空了几乎一半,设计风格和上一代30系金属大师类似,内部可以看到非常规整的散热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部鳍片做工规整,用料十足,影驰新一代寒光星散热系统由三把10cm直径风扇、真空腔均热板底座、4条8mm+4条6mm镀镍复合热管,以及大面积的散热鳞片构成,可以赋予4090非常不错的散热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漂亮的一块旗舰无光显卡,更适合搭配银色或者全铝材质的机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宏碁掠夺者冰刃DDR5 7600 16GB X 2,具备不错的超频能力和优秀的外观设计,这次自然也是选择的白色,目前7600MHz之上还规划了8200MHz频率高频内存,不过这次这套配置7600MHz已经是主板支持的上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白色偏暖白,左侧半个5意为DDR5,中间设计了蜂巢六边形元素,右侧标识了掠夺者 logo。

默认工作频率为5600MHz,在7600MHz下,工作时序为36-46-46-121,海力士颗粒赋予了其强大的超频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600套装内甚至还配备了一个小风扇,来加强内存的散热能力,这个小风扇在稍大一点的机箱中都不会和水冷起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部做了层次分明的线条设计,顶部为RGB灯条,外置散热马甲用料十足,份量比很多同规格内存都要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部一览,半透明导光带赋予了灯条非常柔和的灯效,均匀度也做得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漂亮的一套高频白色内存,当然冰刃也具备黑银其他两种颜色,方便搭配不同颜色装机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搭配的电源来自追风者AMP GH白色1000W白金全模,我愿称之为目前最佳的ATX3.0白色电源,主要是自带了蟒纹线和理线梳,尤其是原生的PCIE5.0规格的16pin显卡供电线,可以避免极少数情况下烧掉4090供电接口的场景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追风者只有850W及以下才具备蟒纹线,这次1000W也普及了,省去了定制线的烦恼,而且做工比定制的要强了很多,理线梳同样配备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风者AMP GH1000W外观设计与此前的AMP系列接近,尺寸也是14cm标准紧凑尺寸,可以为机箱节省更多空间来,1000W输出功率加上80Plus的白金认证和8年质保,足以应付40系显卡长期的供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MP GH1000W电源配备一键开启风扇智能Eco开关,并且做了全白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身内部风扇受限于机身14cm的限制,采用了12cm的双滚珠风扇,支持ECO模式,负载低于50%风扇会自动停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配全模组接口,一共提供了13组供电,完全可以应付各种旗舰显卡搭配旗舰主板的组合,武德充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何未来的小爱斯基摩360冷排瓷釉白,最简约和克制化RGB灯效的360水冷,整体布局造型对于极简风机箱的用户很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排尺寸为397mm×120mm×27mm,配套尼龙编织网橡胶套管水管长度为45cm,冷头采用极简设计和金属材质,水泵转速设计为2800rpm±10%,水泵噪声<30dB(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冷搭配的风扇为龙鳞2505W RGB风扇,是几何未来自家的高性能ARGB静音风扇,最大特点就是扇叶内壁布满了蜂窝状纹理,风扇最大转速仅为2000PRM,风量91.3CFM,风扇噪声仅35.06dB(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何未来一直是做个性化比较深入的品牌,别的品牌会中规中矩很多,几何未来的机箱总是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这次推出的Model2 The Ark 方舟则更加剑走偏锋,整机有8种组合安装方式,玩法非常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odel2 The Ark 方舟采用了两种设计方案,Mesh金属网板和曲面玻璃两种,颜色有三种,黑色和白色的Mesh版本,银色的曲面玻璃版本。

立式设计,当然也可以卧放,上下也可以颠倒,3种摆放方式和8种安装方案,合计有24种不一样的搭配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箱表面采用了高硬度晶钻表面涂装,四面独立MESH网孔侧板,整体尺寸440x300x280mm,机身主要材质为工程塑料和环保钢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部结构一览,机箱本身支持ITX/MATX,ATX电源和SFX电源,显卡高阶可以达到350mm甚至略超标一点,机身最多可以安装7把风扇,360冷排支持也是没问题的,不同主板和电源以及显卡可以组合8种安装方式,主板、显卡也不是固定安装位置,是可以自行调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机附送的配件包,包含了一些调整支架,以及拓展坞,这个拓展坞是直接通过Type-E线材直连主板接口的,以及一部必读的厚厚说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装机注意事项需要聊的有很多,主要是一开始需要确定用什么方式装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TX主板有ABCD四种安装模式,MATX主板有EFGH也是四种安装方式,在ITX主板搭配140mmATX电源的场景下并且使用厚度超过68mm的旗舰显卡时,有且仅有D这种安装模式,前三种模式要么对ATX电源有限制(130mm),要么对显卡厚度有限制,其实,机箱都做这么大了,可以往外扩展10mm宽度,就解决限制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方式需要使用附件包中的扎带辅助固定电源,顶部的风扇位不建议安装风扇,主要是没足够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是半开放式布局,但是装机过程依旧略微繁琐,需要拆除十几颗螺丝并且添加对应的支架,主板后背的移动支架固定位置并不是能完全锁死,在重力的作用下竖放状态下会有一定的下滑,主要是显卡和主板的重量都完全支撑在主板背后的移动支架上,所以尽量多拧几颗螺丝固定。

这里的装机顺序是主板、电源、显卡、水冷、最后是三个散热风扇,主板本身的供电和RGB供电接口需要提前接上,以及需要准备风扇和5V RGB的HU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使用L型视频转接口且顶部不安装风扇的前提下,对于显卡长度兼容还是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超厚的40系旗舰显卡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了兼容显卡本身的厚度,使用40系旗舰显卡需要将主板往显卡反方向推,导致水冷只能靠左安装,左右不对称略有些难受,水冷也无法安装在正前方,因为电源纵向安装导致没有空间可以安装360冷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后走线只能仁者见仁了,我这里的磁吸HUB刚好可以吸在上部的钢架结构上,还好日常中使用并不能看的太出来。

性能&游戏帧率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C MARK10 Extended总分14591分,游戏环节最高,为46981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D MARK显卡得分成绩,Time Spy Extreme得分19142,Fire Strike Ultra 得分245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me Spy Extreme压力测试,98%成绩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宏碁掠夺者冰刃DDR5 7600 加载XMP配置 ,7600MHz频率下,读写速度为110G/97G以及100G,延迟64.3ns,此刻时序方面为CL36-46-46-121,目前华硕这块主板支持最高上限就是7600MHz频率,支持7800MHz的主板目前只有小吹雪和几块旗舰主板。

虽然不支持更高的频率,不过冰刃本来就具备强大的超频潜力,7600MHz这两条内存,在旗舰主板和体质不错的处理器加持下,可以轻松突破8000MHz频率,不过目前7600MHz性能也足够强大,也完全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14代处理器没有800系主板,所以华硕应该会很快更新固件,支持到8000MHz甚至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D64双拷环节,室内24度,性能P核有效频率平均频率5.08Ghz,能效E核有效频率平均频率3.93Ghz,基本跑满了设计最高睿频,此刻处理器核心温度平均83度,封装功耗此刻平均为224W。

显卡平均温度81.3度,功耗平均388W,峰值421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我一直都是选择Auto,华硕BIOS中加入MCE设置,可以完全解锁功率墙,也可选择温度墙为90℃的解锁模式(性能高于默认设置,略低于完全解锁模式),可以按需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博朋克2077 4k画质最高场景,开启DLSS Fram Generation,光追模式过载,帧率为42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LSS3质量模式加持下下,直接飙升到76帧,可以以最高画质流畅运行2077这款目前显卡危机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能模式加持下直接飙升到110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8K分辨率设计的超级性能设置,则可以直接飙升到158帧,刚好可以跑满目前4k 165Hz的高标准高刷显示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说装机难度中偏上,各种组合需要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才能知晓,不建议装机小白或者初学者去折腾。

另外因为IO接口完全是在内部,需要自带的拓展坞去实现USB和音频功能,电源线也需要深入内部,确实需要一定取舍。

外观方面和散热是强项,可以说高阶显卡和旗舰处理器压力并不大,这种透光的Mesh实际效果很不错。

本次装机就分享这么多了,感谢本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