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位于乌克兰的北溪管道突然炸裂,使输往欧洲的天然气通道被切断,因此欧洲多个国家特别是德国至今仍陷入了能源危机,导致德国人对德国政府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而这场爆炸的原因至今未明,但很多人都指责是美国在背后搞鬼,为了打击俄罗斯,因此炸裂北溪2号管道。

因为北溪2号管道是北溪管道的延伸项目,一旦开通,将使俄罗斯对德国的天然气输送量增加一倍,必将使俄罗斯的经济困局大为缓解,相对也使俄方的战争能力提升一倍。
面对被美国为了战略考量而施加的能源危机导致的国家灾难,德国还会一如既往的软弱无力吗?

左右逢缘,积蓄实力?
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和俄罗斯在欧洲的最大摩擦点。自从2014年开始,乌克兰发生亲西方的政变后,俄罗斯就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发展到如今的俄乌战争。
美国则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和经济援助,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导致欧洲的安全和稳定受到了威胁。

德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一个矛盾的角色。一方面,德国作为北约的成员国,表面上支持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对乌克兰的援助,甚至派遣了部分军队参与了北约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的军事演习。
另一方面,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导者,暗地里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坚持推进北溪2号管道项目,并反对美国对该项目的干涉。

德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德国想要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失去俄罗斯。
德国知道,美国是它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不仅提供了德国的安全保障,同时也限制了德国的发展空间。
因此德国不愿意看到美国在欧洲过于强势,也不愿意看到欧洲被美国牵着走。
德国更希望自己能够在欧洲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建立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

而俄罗斯则是德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它最大的威胁。俄罗斯不仅提供了德国所需的能源资源,也构成了德国安全上的隐患。
德国不想放弃与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也不想与俄罗斯发生冲突。德国希望能够与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缓和东欧的紧张局势。
因此,德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了一个双面间谍的角色,一边向美国示好,一边向俄罗斯示弱。
德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调解美俄之间的矛盾,并推动实现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德国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避免欧洲陷入新一轮的冷战。

交好他国,其志不小?
德国不仅想要与俄罗斯和美国保持良好的政经关系,也想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拓展更多的合作机会。
尤其是与法国和中国这两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认为,只有通过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才能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德国与法国是欧洲最亲密的盟友,也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也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
这两个欧洲大国都希望欧盟在他们的领导下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又维护他们在欧洲的地位。
在面对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竞争压力时,德法两国更加紧密地协调立场和行动,共同捍卫欧洲的利益和价值。
德国与法国在经济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国家相互是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201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700亿欧元。
两国在工业、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了欧洲内部市场的发展和深化。
两国还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加强了创新合作,为欧洲未来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德国与中国既是全面战略伙伴,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连续5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0亿欧元。
两国在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有着深入合作,在新能源、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德国与中国在经济上互利互补,也在政治上相互尊重。两国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增进互信和理解。
德国通过与法国、中国等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不仅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利益,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缓解美国和俄罗斯带来的压力,让自己有获得发展的时机。

民粹壮大,统一步伐?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它号称代表普通人的利益,反对精英阶层和外部势力的控制。
民粹主义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9世纪的农民运动到20世纪的纳粹党,都可以看出民粹主义的影响。

在当今的德国,民粹主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德国人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不满,也反映了德国人对美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角色和政策的不认同。
因此德国利用民粹抵制美国的影响,首先从移民和难民问题入手,德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如选择党和新右翼,利用德国人对外来人口的恐惧和排斥,批评默克尔政府接纳大量难民的决定。
他们认为这是迎合美国和欧盟的要求,损害了德国的主权和安全。这些政党主张限制移民和难民的数量和权利,加强边境管控和遣返政策,恢复德国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传统。

而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德国的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如左翼党和绿色党,利用德国人对全球化和自由市场的不满,批评美国在欧洲推行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他们又认为这些协定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而牺牲欧洲人民的福祉和环境。这些政党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协议,保护德国的工业和农业,推动社会公平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德国的中间派民粹主义政党,如自由民主党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利用德国人对美国在欧洲和世界上发挥过度领导作用的不满。
他们批评美国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等地区制造冲突和紧张局势,要求德国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这些政党主张增加德国在北约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德国军事开支和能力。

总之,德国在社会上利用民粹主义来抵制美国的影响,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现象,它反映了德国人对美国和欧洲的态度和立场,最主要是德国精英层借此煽动民众,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然而总体而言,这无异于饮鸠止渴,因为当某一派民粹壮大,往往是对社会乃至世界都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重新武装,枕戈待战?
德国在经济和外交上加强了自己的实力,但这还不够。德国还需要在军事上重新武装起来,以应对可能的冲突和威胁。
德国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能力,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主权,才能在欧洲和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德国在军事上重新武装起来的手段,首先是增加国防预算和人员。德国已经批准了一项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用于为联邦国防军更新和补充装备,包括飞机、坦克、直升机、卫星等。
这将使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军费开支大国。德国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现有的18万名军人增加到25万名,并提高军人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军队。
其次是提升作战能力和效率。德国正在改善联邦国防军的训练和管理,提高其战斗力和反应速度。
德国正在加强与北约和欧盟的协调和合作,参与更多的联合演习和行动,增强其与盟友的互操作性和信任。

最后是拓展战略空间和伙伴关系,德国不仅要维护与美国的传统同盟关系,也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合作。
德国正在积极参与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推动欧洲建立自己的防务能力和身份。
德国还正在加强与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军事强国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战斗机、坦克等武器装备。

此外,德国还在与俄罗斯、中国等其他大国保持对话和沟通,避免误判和冲突。
总之,德国在军事上重新武装起来,是一种必要又值得警惕的选择,它既反映了德国对自身安全和发展的需求,也反映了德国对昔日荣光的怀念,
这种选择虽然并不意味着德国要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的老路,但是作为真正的战斗民族,一旦德国此次扩充军备失控,人类能否存在还是个问号。
对此,你怎么看待?
#国际#
#军事#
#俄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