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原哈工大现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曾四次评审院士,但都均未通过。于是便有人问,他没能成功入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王树国校长出生于1958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高中毕业后由于某些原因只能选择辍学打工,但他始终没有丢下自己的学习,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于1977年成功考入哈工大的机械工程系学习。
从此之后他和哈工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都是在哈工大拿到的,并且曾代表哈工大前往法国留学了两年时间。
当时的他得到了巴黎国立工艺学院的挽留,希望他能长留这里任教,但抱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的王树国还是决定回到哈工大任职。
回国后他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被破格提拔为教授,要知道这时候的他仅仅只有35岁,是一位前途无量的科研新星,而且他研究的领域正好就是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王树国当时一边在哈工大担任着教师,一边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其中在移动机器人、仿真机器人以及空间机器人方面更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而且他先后发表了多篇权威学术论文,是公认的机器人领域大家,只要他能够继续自己的研究获评两院院士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而且在这期间他曾经四次申请院士评选,但因为年纪太轻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他的申请都没能通过。但他自己对此并不气馁,而是准备继续参加院士的评选,而且他自己在科研方面上认真踏实的态度,传递给了研究团队里的每一位小伙伴,大家都对团队的未来充满希望。
但在这个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他在平时的工作中的认真负责,1998年时学校经过商议让他担任哈工大的副校长,平时会有很多的行政工作需要处理。
对于王树国来说他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负责,所以就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到科研方面,可他却依旧会挤出时间来做这方面的研究。
然而第二年组织又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出任黑龙江科技厅的厅长,从而促进科技厅的发展。
这样一来他的行政工作就更加复杂,甚至很多时候他已经很难再挤出时间投入到科研方面,可他即便是熬夜也要去搞科研,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团队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佩服不已。
可是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随着他在行政方面的工作愈发出色和繁忙,他愈发觉得自己很难把精力放到科研方面。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又得到了上级任命,希望他能担任哈工大的校长,带领哈工大为国家培养人才,而这个任命下来后王树国教授就基本清楚自己要告别科研界了。
为了不耽误团队里的其他小伙伴,他最终选择解散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和学校管理方面。
尽管他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技术依旧是业界大牛,但没有团队的帮助他很难继续产出像之前那样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几乎和院士无缘了。
可即便如此王树国也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失望,反倒是积极投身到哈工大的建设和发展中,在他的带领下哈工大愈发重视学风和科研方面的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哈工大在国内的排名也在不断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后来有人为王校长鸣不平,询问他是否对自己无缘评选院士感到遗憾?
王校长说:“作为一个学者,没能成为院士肯定会有些后悔,但我现在的岗位就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我需要为他们负起责任。
如果我的学生能在我们的培养下成为院士,这会比我自己成为院士更让我开心。”
2014年,在担任了12年哈工大校长后,王树国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国家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下,他从自己学习和生活了27年的哈工大离任,前往另一家顶级学府西安交通大学担任校长。
面对这样的安排王校长欣然接受,并且很快就来到学校里任职。
在他刚刚来到西交大的时候,学校也有着一箩筐的麻烦事儿等着他处理,首先来说就是学校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办学的需求,但政府却不是很愿意出让周边的地皮。
好在王校长不辞辛劳地各处咨询和申请,最终成功让西交大完成了扩建,同时还在学校门口建立了地铁站方便学生们的出行。
他同时把在哈工大时期重视科研和学风的传统带到了西交大,在他的带领下西交大近些年的学术论文质量与日俱增,同时西交大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2022年全国大学排名中,西交大也是来到了第14的位置,创造了近些年的排名之最。
可即便如此王校长依旧保持着低调谦逊的风格,他在7月份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冒雨给学生们做演讲的画面引发了全社会的认可和点赞。
而且西交大的学子提到王校长时,也都是满脸的自豪与骄傲,这样的成就不比某些院士更加伟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