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经费自愿捐赠倡议书》在佛山市第三中学的家长群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份倡议书声称,由于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支持有限,学校经费严重缺口,因此倡议家长们自愿捐款,以弥补这一缺口。倡议书甚至备注称,高三每班的经费缺口欠约两万元,平均每人需要捐款300-500元。

这一倡议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质疑:
佛山公办学校的教育经费是否真的紧张到需要家长捐款的地步?
这起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家委会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公办学校的教育经费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拨款的,这些款项包括教师工资、教学设备、教材等各种教育开支。如果学校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理应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而不是将责任转嫁给家长。更何况,佛山市第三中学作为一所大湾区名校、禅城区窗口学校,其教育经费理应得到充分的保障。

10月1日下午,有媒体就“教育经费紧张号召家长捐款”一事向佛山市第三中学相关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咨询,得到的回复是:教育经费紧张拖欠教师薪资一事系误传,家委会发动家长自发捐款用于学生活动,后被误读为学校经费紧张,要求家长捐款。上述负责人介绍,学校的教师工资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并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等情况。
随后,佛山市第三中学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近日,网传“佛山三中因教育经费紧张号召家长捐款”“ 学校拖欠教师工资长达9个月”等为不实信息。」

原来,这起事件的真相是:家委会发动家长自发捐款用于学生活动,后被误读为学校经费紧张,要求家长捐款。
而据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三部一位家长称,确实有发动捐款,大约在9月中下旬开完高三家长会议后,看到了群里的经费捐赠倡议书,“家委会叫家长捐款,但是没有限定金额,倡议书说是为了学生捐款的。目前,所缴的费用已经退回。”
这一真相让人大跌眼镜,所谓的“教育经费紧张号召家长捐款”事件,只是一个误会。
虽然如此,但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有的网友觉得家委会如果没有学校的授意,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擅自让家长捐款的。


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认为家委会擅作主张,理应撤销。




不管如何,在这起事件中,家委会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对于网友们认为“家委会应该撤销”的想法,我是持赞同意见的。
家委会作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本应代表家长的利益,维护家长的权益。但是如果家委会不能有效地监督学校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甚至成为了学校筹集资金的工具,那么家委会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特别是在这起事件中,家委会未经学校的同意,擅自发动捐款,甚至规定了每人捐款的金额。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家长的权益,也损害了学校和家委会的声誉。
此外,家委会的成员往往是由家长自愿组成的,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有不少家长加入家委会的动机不纯,与家委会的初衷不同,很多家长进入家委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和老师搞好关系,希望其能对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并不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分担,以达到老师集中精力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委会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总有一天它可能升级,也可能从此消失。
如果学校和教育部门真的想有效发挥家委会的职能,有必要对其制度建设和运行等内容作出统一规定,准确界定家委会的职责,规范家委会的设立与管理,明确在“双减”政策下家委会的角色定位以及权利和义务,禁止家委会出现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