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遇到小区的一个清洁工阿姨很晚还在工作,我随口问她吃饭了吗,阿姨回答没有。我又问是不是她老公在家做饭,阿姨说她老公这辈子都没有给她做过饭吃,都是她做饭给她老公吃。

本以为阿姨生活艰苦,他们夫妻俩会相濡以沫,互相理解和扶持,但是听了阿姨的话,我既心疼又震惊,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仿佛无论男人再差劲,只要还有女人伺候自己,他在家里的地位就能保住。

人们通常会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对于这个理由,我总觉得欠缺什么,感觉完全不能体现出女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我认为女人会愿意陪男人过苦日子,但是没有哪个女人会心甘情愿地做那个既要过一辈子苦日子又要挨打一辈子的人。然而事实却是多数女人既要过一辈子苦日子又不得不接受挨打的事实。

这种现象在国内既奇怪又普遍,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厌女》这本书,我心中的疑惑才有了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厌女》是一本女性主义启蒙读物,是日本著名的女性学者上野千鹤子的经典代表作。同时这也是一本作者写得不愉快,读者读得也不愉快的书。
书中揭示了一些我们司空见惯、却又令人费解的两性社会问题,诸如为什么男人会认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样的观念,为什男人既喜欢女人却又蔑视女人,为什么女人常常会自我厌恶,家暴和性骚扰为什么和重男轻女都是厌女症等等。

在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上野千鹤子。1948年出生的上野千鹤子,是二战后70年来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学者,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学者、日本女性学领军人物。

同时,上野千鹤子也是一名高产的学者,从1982年到2014年这32年间,她个人著作达33部,合著达30种以上。
读完《厌女》后我会发现,我们都厌女,包括女人自己,因为我们出生并成长于厌女的社会。当我们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后才会反思自己的亲密关系,并有意识地与厌女做斗争,做一个女性主义者。

1.什么是厌女症?

厌女症简单地理解就是男人对女性的蔑视和女人的自我厌恶。在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厌女症根植于核心位置。

男性害怕丧失性的主体地位而恐同,他们将没能成为男人的人和女人排除在外加以歧视。

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有三个要素: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厌女症、恐同。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与「厌女症」(misogyny)「恐同」(homophobia)互为一体,三要素共同构成性别秩序。

(1)男人之间的纽带,是一种「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男性是性的主体,是插入者。

(2)为了维持男人集团的主体性和优越性,需要将女人「他者化」,视之为欲望客体,即将被插入者加以蔑视。这就是「厌女症」。男性将女性他者化,用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

(3)为了保证男人集团中每位成员的主体地位,还要严厉清除同性恋。因为同性恋者把同性男人视为欲望对象,会使男人沦为欲望客体,扰乱男人集团的秩序,十分危险。这就是「恐同」。

2.性的双重标准把女性分离支配

厌女症不仅有蔑视女性的一面,也有崇拜女人的一面。因此不能侮辱生下自己的女人。

正因如此,男人将女人分为两种:圣女(母亲、妻子)和娼妓。

男人对男性的性道德和对女性的性道德标准不同,一方面肯定男性的好色,同时要求女性对性无知。

性的双重标准将女性分而治之。圣女(母亲、妻子)被异化为仅仅为了生殖的人,被剥夺了快乐;娼妓被异化为远离生殖,专为快乐服务的人,当然,这个快乐仅是男人的快乐。这是女性被压抑的两种形态。

这种分而治之使圣女和娼妓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产生连带感。
3.厌女症有哪些表现?

厌女症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诸如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重男轻女、情杀、家暴、雌竟、性骚扰等。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女人的厌女症来自母亲。女儿目睹母亲的不满足和不如意而轻蔑母亲。母亲将自己的不如意和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混为一谈,她们一边诅咒自己的人生,一边将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女儿,引来女儿的憎恶。

作者在书里提到,在父权制度下,母亲最终胜利和最大报酬,就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恋母情结的孩子。但是对女儿就没有那么简单粗暴。

母亲对女儿双重期待“像儿子一样成功”、“成功地做一个女人”,并期待女儿对母亲的幸福负责。母亲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女儿,让女儿陷入分裂状态,成为不开心的女儿。

无论女儿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嫁的男人是否比父亲优秀,母亲的心情都是比较复杂的。对于成为剩女的女儿,不管女儿有多能干,她都不会把女儿当作成人(被男人选上),同时母亲确认女儿还停留在自己的领地里。

如果女儿嫁了一个母亲也想选的、无可挑剔的男人,那么母亲会有失落感,因为和这个优秀男人结婚的不是自己,而是女儿。女儿越幸福,母亲的心情越复杂。


对于女儿来说,厌女症常是对带有母亲影子的自己的厌恶。——《厌女》,上野千鹤子

解决方法:母亲和女儿互相告诉对方:“我不是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虽然女儿的厌女症来自母亲,但是将厌女症植入母亲脑子里的却是她的丈夫。母亲只是父亲厌女症的代理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的母亲,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女儿的原因。

男人一边辱骂妻子蠢笨无趣,却又无法离开她,因为男人通常会找这类女人作为结婚对象。这样以便他们随意嘲讽女人来不断确认自己的优越性和自我身份认同。

女儿目睹父母的关系,对自己的将来产生绝望。但是女儿对母亲来说具有两个特权,一个是拒绝成为母亲的样子,一个是成为争夺父亲的爱时成为母亲的竞争对手,只要战胜母亲,与父亲结盟,就可以更加轻视母亲,成为“父亲的女儿”。

在父权制社会中,母女的关系不可能和谐。“母亲”和“女儿”都是父权制给女人的指定席位。选择母亲意味着死亡,选择父亲意味着被阉割。

摆脱父权制厌女症,只能放弃“母亲”和“女儿”的角色。

重男轻女

以厌女症为核心的父权制社会中,人们普遍喜好男孩,并将资源向男孩倾斜。父母的教育投资偏向儿子,导致丈夫的学历普遍高于妻子。这并不代表女人比男人笨,而是在当前的父权制社会里性别差异的结果。

女性想要获得权力资源分配的途径只能是归属于男性集团。

家暴、情杀、雌竞

家暴或为复合而杀害背叛自己的女人,是男人以暴力占有女人的方式。然而在动物界,雄性的暴力通常是用来保护雌性不被外地侵犯,或者威胁偷偷接近其他雄性的雌性。

我们看到很多文学作品中存在雌竞现象,甚至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如果有外遇,女人通常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小三,而非自己的丈夫。

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处于被男人选上的潜在竞争关系中,女人之间的嫉妒不是指向背叛自己的男人,而是指向同性的女人。
性骚扰
作者在《厌女》中指出,性骚扰的本质是厌女症,是男性权力的夸耀,是将女性的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剔除,并还原为社会性别女性属性。男性将女性的价值仅以能否让男性发情来衡量,以此来确认自己的男性身份。

男性通过这种夸耀,告诉女性:「你是一个女人」「你始终只是一个女人」「要有自知之明」。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指出,夸女孩真漂亮也是一种性骚扰。

当男人将女性用各种美丑来比较时,他是将自己置于估价者和评判者一方。赋予女人价值的是男人,被男人赋予价值的是女人。
4.厌女症的后果

拥有女人=成为男人

《厌女》一书里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案例是这样的,2008年6月8日下午12时30分,日本25岁的男子加藤智大在秋叶原无差别杀人,造成7死10伤。

他行凶前在网上留言说:“要是外貌好,我就会有女朋友;有了女朋友,性格也不会这么怪癖。我就可以普普通通地干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车有房,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外貌,是一切后果的根本原因。”

“有了女朋友,就不会辞职、卖车,不会为了躲债而深夜潜逃,也不会患上手机依赖症。”

他将一切归因于没有好的外貌,同时将自己辞职、卖车、躲债潜逃等归因于没有女朋友。

但是我们都知道,并非因为没有女朋友才导致他失业、债务缠身,恰恰相反,是因为他失业且债务缠身才没有女朋友。


承认一个男人为男人的是男人,不是女人。为了证明自己「不像女人」,男人需要通过拥有女人而立于支配女人的位置。所以,「拥有女人」就是「成为男人」。——《厌女》,上野千鹤子

上文提到过,在男性集团中,恐同和排除女才能维护男性的性主体地位。
在男性霸权争斗中无法获得价值感的男人通常处于男性集团的垫底/边缘位置,他们更害怕丧失性主体的地位而被认为「是女人」。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将至少一个女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就能证明自己不是女人。

那些儿童性侵者、强奸杀人犯,除了性欲望外,更多的是攻击、压抑、侮辱、支配、杀害他人的欲望。

那些无法让老婆听话的男人、妻管严的男人、被妻子背叛的男人,通常会被男性集团轻视,这是关乎男人面子和名誉的事。

这足以说明,在男性的同性世界里,金钱、权力、名誉处于劣势的男人,他们的价值观通常会简化为:只要牢牢地控制住一个女人,就可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这是他们的面子。

无论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清洁工阿姨的丈夫,还是上文案例中的加藤智大,都是这样的心理。

俗话说“越成功的男人对老婆越好”“平贱夫妻百事哀”,这恰好说明了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需要靠女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越没本事的男人越是喜欢在女人身上寻找存在感价值感。

男人赋予女人价值并控制社会权力资源分配


“处于情侣关系中仍被社会视为标准模式。暂时的单身状态可以得到容忍,但当它成为一种自主选择或当它维持许久时,就会引来周围人怀疑的目光。”(《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伊丽莎白·卡多赫,安娜·德·蒙塔尔洛)

男权社会中,男人赋予女人价值。人们会瞧不起大龄剩女、寡妇或者离异的女人,却不会瞧不起一个在不幸的婚姻里苟延残喘的女人。这是赤裸裸地厌女症。

男人会自动把女人的价值和男人进行捆绑,会认为剩女、寡妇或离异的女人是没有男人为之体现价值的女人。
男人眼中的好女人会成为女人眼中的羡慕和怨叹对象。而女人眼中的好女人隐含着不受男人欢迎,比如女强人。

厌女症导致女人的价值由男人的选择而定。


“女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不会只在女人的世界里完结,一定有男人的评价介入,将女人隔断。”(《厌女》)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需要归属某个男性集团才能获得社会资源,重男轻女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5.超越厌女症

厌女症能否被超越?

关于这个问题,上野千鹤子给出了答案。

她指出厌女症不能轻易被超越,只因厌女症是历史的产物,并且刻进我们的身体、进入我们欲望的核心。我们都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厌女症的世界,无法想象没有厌女症的世界是怎样的。

作者在书里提出了两条超越厌女症的路径:

一条是女人的路径,另一条是男人的路径。

女人的路径

女性停止自我厌恶(肥胖、不孕、「败犬」恐惧),与自我和解,成为一名女性主义者。

男人的路径

男人也有自我厌恶。分为自我否定和身体蔑视。他们对性弱者、不受女人喜欢、无业、自闭等「不够男人」的问题感到恐惧和痛苦。

停止将身体他者化,停止将身体相关的性、怀孕、生育视为「女人领域」,与自己和身体和解。

厌女症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我们都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

上野千鹤子的这本《厌女》可以让你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两性环境,并意识到自己的厌女症,从而思考自己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让更智慧的处理方式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