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年,尚可喜上书,要落叶归根。但要带亲兵4300人,携家属2万人返回老家,希望皇帝将以前赐的房屋土地还给他,安置这些人。
贵为藩王,他为什么要带着亲兵回家乡?
尚可喜当年投清,也是无奈之举。他在朝廷倾轧中,被排挤到边疆,之后在战争中被后金俘虏。
尚可喜没有想到自己被后金的皇太极欣赏,给了他兵权,让他征战。
原本尚可喜是大明将领,对于大明的军事部署十分清楚,自然得心应手。他跟随八旗军打进关内,与阿济格合兵下九江,逼得李自成殉难,立下大功。

之后尚可喜继续向南,拿下湖南,顺治6年,尚可喜被封平南王,之后长期驻守广东,成为清初三大藩王之一,广东的土皇帝。
清初三藩王都是为大清立下大功的,但他们都是大明的叛将。尚可喜镇守广东,手握重兵,他的儿子尚之信则作为人质在京城,时刻被监视,心中很憋屈。
尚可喜在广东呆了14年,年纪大了,他想落叶归根。他的儿子成熟了可以继承他的事业,可以保住家族的荣誉。
他在奏折中向皇帝提出致仕,但附加条件是儿子继承他的职位,继续镇守广东,康熙为了稳住他,同意了。

康熙朝三藩逐渐变成毒瘤,康熙帝要寻求机会,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
尚可喜来到北京,向康熙皇帝禀告自己想致仕回乡,之前他已经用奏折向皇帝讲明了自己的想法,他到北京其实是公开宣布自己的致仕。
尚可喜还提出一个条件,要将自己的四千余亲兵以及家属全部带回家乡。但要靠他的俸禄无法养得起这么多人,希望皇帝将之前赏赐的土地和房屋留还给他,安置部下。
尚可喜要回乡,正好符合康熙的筹谋,为了补偿尚可喜,皇帝对他房屋的要求同意了。
尚可喜离开广东,其实是希望将王位留给儿子,让他继续镇守广东,当时情况下,兵权还在尚家手中,皇帝不得不同意。

没有多久,康熙下令削藩,吴三桂、耿精忠开始反了,三藩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尚可喜掌握着广东的兵权,吴三桂派人来劝说,希望他也一起反。
尚可喜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识时务,不愿意和朝廷作对,但是儿子尚之信却一心想反,他多年一直作为人质在京中,内心对大清就厌恶,他的野心也一天天的膨胀,不愿意被大清呼来喝去,于是听了吴三桂的建议,一起造反,还抢走了父亲手中的兵权。
尚可喜没有想到儿子为了获得兵权,居然对父亲用计策,他和父亲一起对饮,尚可喜对儿子没有任何怀疑,喝下之后他就没有了知觉。
等他醒来已经被关在地牢中,失去了自由。尚可喜一辈子玩权谋,没有想到却被儿子给阴了,一世英名被儿子给毁了。
愤怒之下,尚可喜在地牢中,直接将自己吊在房梁上。

这时尚可喜的部下前来看望他,连忙将尚可喜救下,在大夫的救助下他很快醒来,看到自己的儿子气得大骂逆子。
尚可喜几十年官场不是白混的,老辣的他很快让广东的军队退出藩王的作乱,削弱了三藩之乱的力量。
1676年,73岁的尚可喜在广东去世,之后归葬家乡,被康熙赐谥号“敬”。藩王尚可喜得以善终,他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家族。
尚可喜身后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乾隆朝他被列入了贰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