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四川合川县一所师范学校的校长王爵英,为了整理县志,来到了档案室。在一堆布满灰尘和蛛网的旧书本中,他偶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档案袋。档案袋上写着《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并列出了立功军人蒋诚的名字。然而,喜报却没有送到功臣家中,而是留在档案室里落灰。这让王爵英感到十分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爵英曾在当地教过书,有一个名叫蒋启鹏的学生。他记得这个蒋启鹏有一个哥哥名叫蒋诚,而立功喜报上所写的功臣家的地址与蒋启鹏和蒋诚居住的地方非常相似。于是,王爵英决定去当地政府调查此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爵英在当地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档案里,找到了一个名叫蒋诚的战士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档案上说,蒋诚不仅参加了抗美援朝,还曾立下一等功。王爵英非常高兴,立刻将立功喜报送到功臣家中。然而,到达功臣家门口后,带着立功喜报的工作人员却有些犹豫。眼前的房子灰扑扑的,不起眼。然而,工作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位貌不惊人的老人,他就是一等功臣蒋诚。工作人员恭恭敬敬地将立功喜报交给了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座房子不起眼,但里面住着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位老人拿到了一份喜报,但他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相反,他的家人却十分震惊。这位老人当年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战场上多次立功,最终获得了一等功。然而,这位老人却从未提起过自己的荣誉,甚至隐姓埋名生活了36年。尽管家中生活清贫,但他从未向政府提出过什么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当时,四川重庆地区虽然不是抗战前线,但当地人民依然向前线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侵略者频频派出战机轰炸川渝地区。受战争影响,蒋诚很早就把参军报国的理想写在了心中。他抓住了能够报名参军的机会,加入了解放军第12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组织起了人民志愿军。虽然蒋诚在战场上缺乏作战经验,但他和他的战友没有畏惧。1951年3月,蒋诚因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所在部队的机炮连副班长。此后,蒋诚经常带着机枪,带领战友们在阵地上发起英勇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朝鲜战场上参加了400多场战斗,与作战彪悍的土耳其旅进行过正面较量,打败了对方。蒋诚凭借出色的表现,很快被组织批准,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蒋诚并没有因成为党员而过于高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依然是一名勇于牺牲、敢为人先的战士,在战场上带头冲锋。1953年,上甘岭战役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场双方兵力投入极大、持续时间极长的战役。美军凭借优越的武器装备和频繁的轰炸,使整个上甘岭的山头表面一片狼藉,地表生生被削薄了一层。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和我军总计损失了2万多人。蒋诚所在的第12军也参加了此次战争,他们的主攻阵地是海拔为537.7米的高地,这是上甘岭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峙四天后,蒋诚的部队陷入了困境。全体战士已经疲惫不堪,伤亡惨重,机炮连的许多战士已经牺牲。蒋诚身边只剩下一挺重型机枪,弹药也所剩无几了。然而,蒋诚并没有丧失战斗意志,他继续使用机枪,将敌人的进攻一次次击退。敌人又一次派遣轰炸机进行狂轰滥炸,蒋诚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轰炸机俯冲下来时,蒋诚立刻将机枪口瞄准飞机,进行开火。当轰炸机试图逃离时,他还追着机尾进行追击。由于蒋诚的不懈努力,一架敌军轰炸机冒出黑烟,失去平衡后坠毁了。尽管蒋诚也受了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获得了胜利。战后,蒋诚荣获了一等功,并将立功喜报寄往他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由于邮政工作人员的疏忽,喜报地址被写反了,36年后才成功寄到了蒋诚家中。退役后,蒋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农民。他在军队中处处带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蒋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勤劳人,他从不为自己的功劳而纠结,也从未向任何人炫耀过自己的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改善生活,蒋诚受乡里委派去学习养蚕技术,并回来带领当地群众进行蚕桑养殖。他每天天不亮就去乡镇广播站宣传养蚕技术,还经常上门指导当地养蚕的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人想要修路时,蒋诚主动带领当地群众肩挑手扛,修完了一半时资金不足,但他鼓励大家继续干,自己则用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最终成功筹集了足够的经费完成了公路修建。蒋诚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些辛苦,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当蒋诚告诉儿子他贷了一大笔款项时,蒋明辉没有责怪他,反而主动承担还款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父债子偿,这笔钱我来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肯付出努力,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够改变周围的世界。蒋诚老人,一个默默无名、无私为先的老兵,在他的一生中,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为村里修路,为发展油橄榄种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必追求名利,只要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就已经足够了。当地政府也对他的功绩进行了宣传,并为他提供了安稳的晚年生活。 蒋诚老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贡献,而贡献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真正为社会带来了正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