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一位东北大军阀的陵墓之争1928年,张作霖在回关内的路上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大批随行人员把他抬回帅府,但他并没有交代好后事。他的家人和追随者急不可待地赶回,但他们发现,张作霖曾经选择的墓地已经荒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为父修建了一处更大的陵墓,名为“元帅林”,而张作霖的原墓地在石山车站附近的驿马坊村。张作霖本人可能没有如愿修建一座宏伟的陵墓,他的墓地只是一处简单的合葬墓地,包括张作霖和赵氏夫人的安息之所和张目王太夫人的墓地。

张作霖的陵墓之争涉及到家族的荣誉和地位。在那个时代,军阀们非常重视给自己操办陵墓。张作霖也是一样。石山陵园的周围是青砖花墙,看上去十分美观,但也显得有点破败。张作霖的墓地并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被修建成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张学良花费巨资修建的“元帅林”陵墓规模更大,这也许是因为张学良希望为他的父亲建立一个更为永久的纪念地。“元帅林”和张作霖的原墓地在位置上也有所不同。

张作霖的原墓地在靠近沈山铁路线石山车站东北八华里的位置,而“元帅林”位于高丽村南高阜,这里背靠铁背山,后面有金龙湾,东边有凤凰泊,西边还有一处金沙滩,山清水秀不说,还有铁路线经过,位置是相当不错的。

张学良的家人为了修建这处陵墓,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弄来了六千多吨的石刻,几乎都是用铁路拉过来的。现在,这个“元帅林”依然是一个3A级景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总的来说,张作霖的陵墓之争反映了当时军阀们对家族荣誉和地位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张作霖的墓地并不是一座宏伟的陵园,但它依然是张作霖的安息之所和他家族的一部分。而“元帅林”则是张学良为他的父亲建立的永久纪念地,也是他对父亲的一种表达。这两个墓地在地位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张家的记忆和历史的一部分。

张作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墓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那么,为什么他的儿子张学良从来没有再度回到东北看一眼父亲呢?一方面,张学良刚上任时,东北地区已经沦陷,他又受制于蒋介石,很难舒展心中的抱负,因此也过早离开了东北。

另一方面,驿马坊的这处墓地是由张家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斡旋,最终在张作霖过世九年之后才得以下葬的。在小六子的“元帅林”没建好的时候,将张作霖下葬在自己选择的地方,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张作霖的墓园曾经荒芜不堪,周围杂草丛生,建筑遭到了人为损坏。

幸运的是,1984年,锦州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资金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在国家稳定后,张作霖的历史得到了重新定义,不少人来扫过墓,包括曾经跟随张学良金戈铁马的老战士和张家后人。然而,张学良从未再次回到东北看一眼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他曾经有过回国的打算,但未能成行。不能给父亲扫墓,也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那么为什么张学良一直没有回到东北呢?这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张学良的一生中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在西安事变中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动荡。

虽然张学良在领导东北军时曾受到批评,但这并不完全是他个人的责任。与他的父亲张作霖不同,张学良受到了蒋介石的限制和控制。在软禁期间,张学良一直渴望回到故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的妻子赵一荻也曾公开表示,由于张学良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应该再去舟车劳顿。此外,由于政治环境的阴霾,张学良始终难以摆脱困境。虽然他已经年老,但赵一荻仍然希望他能享受晚年生活,不再卷入任何麻烦之中。张学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夏威夷度过的。

在此之前,他总是感觉有人在背后监视着他,但在夏威夷这些人消失了,他终于可以自由行动。然而,他的性格中一直有一点“叛逆”的因素,青年时期想要有所作为,却受到父亲的束缚。当他父亲去世后,他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东北军的局势,而蒋氏父子也让他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他想拥有的生活直到晚年才得以实现。他与赵一荻的感情很深,甚至只见过他流泪一次,那是在赵一荻逝世时。赵一荻成为了他晚年的唯一寄托。因此,无论赵一荻如何不让他出门,他都会听从。他曾想回东北看看,但选择总是不在他身上。

他想学医,但最终从军;他被逼上高位,但很多选择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想回老家扫墓,但政治环境和身体条件都不允许。他患有眼疾,赵一荻成为了他的眼睛,他们之间的默契没有人能取代。

尽管他备受争议,但国人尊重他,历史也给了他一席之地,因为他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