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家银行的获利能力高低,你常看什么指标?

营业收入、净利润这些都是常规指标,其实还有个指标值得关注,这个指标就是净利差和净息差。

有些朋友对这两个指标的含义不太清楚,本篇文章,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它们的差别,同时附上42只A股上市银行股的净利差和净息差数据以供参考。

想要了解这两个指标,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们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公式来了解数值的高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 ;

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支出/平均计息负债。

净息差和净利差的区别从上述公式中也可以判断出来了,两者主要是分母不同。净息差除的是平均生息资产,净利差则是分别除以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

净息差考量的主要是银行对生息资产的营运能力。银行吸纳一定规模的存款,一方面要支付存款利息,一方面还要将这些存款以贷款形式投放出去,要收取贷款利息。

净利差考量的主要是吸纳资金的成本与资金投放收益之间的差额,它有点类似于毛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净利差公式是可以变形的:

净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支出/平均计息负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支出/平均计息负债=净息差+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利息支出/平均计息负债

从变形后的公式来看,只要生息资产大于计息负债,那么这家银行的净利差是会大于净息差的。

生息资产一般都是银行发放的贷款或者存到同业的存款之类的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计息负债则是银行吸收存款或是其它需要向外支付利息的负债。

一般来说,传统银行的计息负债都是要大于生息资产的,因为它们都是靠利差来存活的,也就是说,净利差往往都是大于净息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LPR不断下降,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常熟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净息差为3%,是A股42只上市银行股中最高的。在过去的一年里(2022年三季度到2023年二季度),常熟银行净息差已经从3.1%降到了3%,降低了10bp。

在42只银行股中,净息差降幅最大的当属农业银行,2022年三季度还是1.96%,2023年半年报时已经降至1.66%,降低了30bp。

净息差降低虽然是普遍现象,但仍有少量银行的净息差是上涨的。比如长沙银行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22bp,江苏银行上涨了36bp,江阴银行上涨了5bp,浙商银行上涨了8bp,兴业银行上涨了27bp,青岛银行上涨了9bp。

说明了上述这几家银行对于生息资产的营运能力在不断提升,即使在降息的背景下,仍能让净息差不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净息差的不断收窄,目前的银行业主要有两条应对路径:

第一条、薄利多销

虽然大部分银行的净息差收窄了,但如果能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提升生息资产的规模,那也是不错的道路。成都银行在2023年6月破了万亿,长沙银行在2023年8月破了万亿。市场上对这两家银行都争相报道,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净息差不断下行的银行业非常重要。

第二条、中间业务收入

降息主要影响的是存贷利差,它几乎不影响银行的服务能力,也就不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能力。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在降息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服务能力,补上了利息净收入下降的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除了上述两条路径以外,银行普遍并行操作的还有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降低存款利率,以确保利差空间。

下表是我统计的42只银行股在过去4个季度的净利差表,仅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专门研究银行,喜欢讲干货的银行研究僧,关注我,咱们一起学习探讨,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对你有帮助,真诚希望你转发这篇文章,给更多的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