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 |十四北
编辑 |南枫
今年的国庆小长假依旧人山人海,不知道各位“特种兵”选择参与“人海战术”,还是为电影市场的混战添砖加瓦。

从当下来看,各部影片走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前任4》狂揽3亿,后劲不足但对于小成本爱情片已经非常不错。最后亮相的《莫斯科行动》口碑突飞猛进就是排片太少。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张艺谋和陈凯歌对打,各赢了一半。

啥叫“各赢一半”呢?
《坚如磐石》票房一骑绝尘吊打全场,而且反超《前任4》,可口碑竟然全场最低只有6.6分。
而《志愿军:雄兵出击》(简称《志愿军》)票房虽然略逊一筹但同样大爆,可口碑竟然最高,豆瓣7.3分,比《长津湖》仅仅差了0.1分。

这个反差对于看过《志愿军》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记暴击。
首映看完就开骂,终于也被打脸一回?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审美出了毛病,可当点开评论区,只能说“懂的都懂”。
“真的很难看”、“之后在那个题材拍这么难看也是本事”、“能力有限讲不好故事”、“虚假做作”、“特效八九十年代战争片既视感,但文戏连其后脚跟都摸不着”。

这回,咱就来好好品鉴一下,《志愿军》到底是怎么“高分却被怼”的。

刚开始,观众给出的反馈还比较一致,总结来说就俩字——
难看。
而且是一碗水端平的那种:“本来觉得《长津湖》就挺一般了,没想到这部比《长津湖》还难看”、“《坚如磐石》难看,《志愿军》更难看。”

内容潦草、剪辑稀碎,煽情非常僵硬,咋看咋不好看。
而这新涌出的大量好评是咋来的呢,总结下来分为两点。
其一,说不出哪好就感叹历史。
这到底哪拍得好实在是憋不出来,那我就送上四个字“勿忘历史”,再加几个字“存有一颗敬畏之心”,大家纷纷回顾历史、致敬先辈。

点开截图,你会发现这些评论都是上午九十点发出来的,过个节还得大早上看电影,或大早上赶来写影评,还真挺不容易的。
其二,张颂文五六分钟戏份,顶千军万马。
一部电影,早前在院线的贴片广告,就把只有五六分钟的演员戏份单独拎出来,让他自己顶起宣传。

眼看着要上映了,张颂文又一次成为宣传的第一炮,直接顶上热搜词条,到了影院观众等了一个小时都未出场,最后果然只有那么两场戏份。
翻过来倒过去宣传的那一段戏,中间恨不得切十几次,把陈飞宇的戏全都塞进来。
说真的,联合国会议这一段张颂文完全一镜到底台词流畅,如果中间不剪切绝对能一战封神。

可偏偏这廉价的剪辑,和另一边演技稀烂的演员,把这段戏变得还不如预告剪辑到一起的好看。
而众多好评,恰好也集中在了张颂文身上。
看得出,实在是没有啥可夸的了,但是一二星“烫手”,三颗星甚至满分直接给这个被用来做宣传,出镜加一起不到十分钟的配角。

反正就是好,要问哪好不知道,我来一手道德绑架阁下又该如何?
但凡一丁点亮点,都能被拿出来大说特说,也难怪,整部电影的宣传重点都在张颂文身上。


到底得烂到什么程度,观众连好都说不出个一二三?
论人物,完全靠数量取胜。
啥都要讲两句,每条线都要刻意煽情,展现人物弧光,结果就造成了详略不得当,时长限制几乎每条线都是“略”过。

论剧情,胡编乱造毫无逻辑。
戏里王砚辉骂王骁,另一边辛柏青捂着脸就哭,没有一点泪水奔涌特写,就完全捂着脸颤抖,魏大勋站在一旁像一块木头。
剧情还没发展到哪,这一幕直接让现场观众看笑了。

身中数弹就站着当靶子演,到贯穿身体跟没事人一样,对方火力压制也不动地方就站着。
奄奄一息站起来直接肩扛巴祖卡,前方战士冲锋陷阵,后面仨人唠嗑拜把子抽烟。


还有本来全军覆没,打完仗全都举手表示没死,那一刻身边的观众都讨论出声音了。


论演技,更没眼看。
尹昉饰演的角色牺牲,陈飞宇在戏中,发现兄弟死在自己面前,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画面一转开始切回忆。


而且还不是之前都回忆,就是这仨人前脚在战场抽烟的桥段。
要知道这段可是剪在了张颂文表演片段的中间。

壮烈牺牲,或许是想来一段最后的煽情高潮,可实际上他根本就演不出来。
要么五官乱飞,要么就知道发呆。
别说陈飞宇,就是影帝黄晓明我都看呆了。

刻意整出烟嗓的动静,方言不正宗就算了,他非得憋着嗓子把台词极快的说出来。
观众是真的一个字都听不清,一如既往霸总式演技,都这个年纪了演个戏竟然还瞪眼晃悠身子、抻个脖子。


除了他,海清、朱亚文、章子怡等演员的出现,几乎看不到什么意义,他们一闪而过的镜头仿佛只是敷衍地来给陈凯歌站个场子。
该细节的不细节,煽情都找不到重点,观众花钱看了个啥啊?

结语
观众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点开评论区,陈凯歌不剩多少的口碑已经了然,甚至有人直言“白送票都不想看”。

吴京那话说的还真对——
“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再拿以前的那些东西,已经蒙骗不了观众了。”

如果还用那陈词滥调,和沾沾自喜的“专业”,面向大众,那么就只有一条路——
“自寻死路。”
想掏观众兜,又没有新东西,甚至拍得不如从前,大家又不是大冤种,谁还愿意一次次为你的洋洋得意买单。

其实观众抵触的不是主旋律,隔壁《坚如磐石》、《莫斯科行动》难道不是主旋律吗?
不行就是不行,口碑沦落至此难道是一部作品形成的吗?
妄想披上主旋律的外衣,挡住这漏洞百出、老套的内核,可惜吹捧出来的好终究蒙蔽不了观众的眼睛。
怪不得编剧栏里兰晓龙都没署名,给改成这样了,谁能乐意啊。
说真的,凯歌同志,“下凡”来看看观众真正的心声吧。
南枫娱乐圈
有品质的娱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