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这个人对手机的要求并不高,我不玩游戏,每天在手机上就是聊聊天、浏览一下网页、刷刷短视频、外加偶尔用手机拍个照,所以一两千的国产机完全够用,买个六七千的手机简直就是浪费。

但这几年的国产机简直是越来越离谱了,逼得人不得不换。

我曾经买过某O品牌的手机,结果使用手机自带的计算器、手电筒、照相机这些它都要我同意它的《隐私协议》,要我授权给它读取我相册、SIM卡内存等等这些信息,我也不明白“我用个计算器跟我通讯录里的那些联系人有什么关系?

还有,用国产机的人大概都遇到过我下面说的这些情况。比如我跟人在群里聊天,谈到就业这方面的问题,聊完后点开门户网站看看新闻,那网站的插页广告就会出现各种培训的考证的;如果我搜索一下种牙方面的资料后,再打开门户网站,那插页广告又会变成了各牙科机构的;如果我给一些“美女图片或视频”点赞后,那这些广告又会变成“某某区少妇真实交友”,而且我人在庐阳区,广告就是“路阳区的少妇”,我人在包河区广告就是“包河区少妇”,准得让人害怕。我在A应用上搜寻某些信息,B应用总是能第一时间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无所谓,那么我接下来说的就有些恐怖了。

有一回我想给我的小店隔一个杂物间,于是找了个做装修的师傅咨询一下,他当时给我推荐用石膏板,并且帮我算了一下大概要用多少块,每块多少钱这些。当时我用的手机是某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神奇的是,我在第二天打开平时经常登陆的门户网站后,石膏板的广告就赫然出现在网站里,这是我近二十年网络生涯里,第一次在门户网站上看到卖石膏板的广告,当时真把我惊呆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没在网上搜索过这个东西,也没有在手机上跟人谈论过这个东西。那手机是怎么抓取到这个信息的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听到了我们的谈话”。

是不是很恐怖?

跟这些手机比水果机就显得落伍很多,我用水果机后这些情况基本上就消失了,虽然我是一个只在某夕夕上买东西,且一定是选便宜货买的机主,但现在登陆同样的门户网站,我竟然能看到欧洲的顶级洋酒和迈巴赫的广告,看到这些广告我都笑了,但却着实能让我安心一点,至少我跟人坐一起聊天时不用考虑该把手机给关了。

虽然换个手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能防多少就防多少。多花几千块钱就当给自己穿条裤衩子,也许作用有限但至少证明我试图抵抗过。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水果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