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lymph node)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身体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常位于凹陷隐蔽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内脏的淋巴结多成群分布于器官门附近,沿血管干排列,如肺门淋巴结。组织或器官的淋巴液均引流至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提示引流区域内的器官或组织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在该区内,大量B细胞聚集成初级淋巴滤泡或称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初级淋巴滤泡主要含未受抗原刺激的初始B细胞,无生发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抗原刺激后,淋巴滤泡内出现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GC),称为次级淋巴滤泡,内含大量增殖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后者可向内转移至淋巴结中心部髓质的髓索,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B细胞缺陷时,皮质缺乏初级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paracortex)。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thymus-dependent area)。副皮质区含有抗原提呈细胞。副皮质区内有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呈非连续状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也称高内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是沟通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重要通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由此部位可进入淋巴结实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由致密聚集的淋巴细胞组成,主要为B细胞和浆细胞,也含部分T细胞及巨噬细胞。髓窦内富含巨噬细胞,有较强的捕捉、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