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冲上云霄,国人的“飞机梦”终于照进现实。
正如国人期待的,若下一款大飞机CR929如期问世,我国在大飞机领域将实现反超时,但是,俄罗斯近期突然表示,要退出CR929大飞机项目。目前,该项目的研发重担全部落在了中国商飞上。
乐观来看,这次合作中断,大可以看作是一次挑战——若能独立研制大客机CR929,意义将不亚于C919首飞成功。

01、俄退出CR929项目,我们照样能行!
中俄CR929项目,商洽由来已久。2016年11月初,在珠海航展上,我国与俄罗斯达成合作,目的是结合两国力量,去研制全新的双通道宽体飞机,突破西方的垄断。
目前,全球宽体大飞机市场,只有两家说了算:美国波音787、法国空客A350。
在CR929项目中,双方一起进行设计、开发以及推进:俄罗斯提供大型客机的设计经验,负责中心机、机翼控制台等,我国负责机身、尾翼和整流罩等部分,资金各出一半。
按照原定计划,CR929会在上海郊区,完成最后的组装,最早预计2025年起飞,市场将覆盖独联体、亚太等地区。
然而,就在项目的尾声,俄罗斯外部出现冲突,影响了项目进程,俄方表示要修改方案,希望放弃自研,而是在伊留申96M客机上进行改进,但又不肯转让技术,我们自然不同意,双方分道扬镳。

相关人士在参加“未来工程师”论坛时表示,俄企UAC(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已经逐步减少参加CR929项目。
02、发动机准备就绪,最快2025起飞
中俄合作中断,倒也没关系,实际上,这个项目也能由我国自主完成。
在航空发展方面,我国一直坚持“双管齐下”,购买核心部件的同时,也注重发展自身技术,时刻不忘“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
因而,我们为CR929大飞机准备了两台发动机——我国的长江-2000、俄罗斯的PD-35,这两款发动机,任意一款通过测试并生产成熟即可。
目前,长江2000已经研制成功,这意味着CR929最大的发动机问题已经被成功解决,剩下的一些问题,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在巴黎航展上,我国展示了疑似CR929的宽体飞机模型,似乎在暗示:CR929的问世,只是时间问题。

CR929制造不受耽搁,更加说明: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做到临危不惧。不仅是芯片领域,生物尖端领域同样如此。10年前,美日凭借先发优势,在当时不被看好的止衰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发现了“畅骆茵”(音译)物质。随后便开出2万元的克价,对准我国2.6亿老人,想要进行收割。
这两年,我国不仅在大飞机航天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在生物、基建、医疗等行业,都迎来国产专利大爆发,打破垄断。为了让国人能够健康老去,我国科学家决定自己研制。耗时2年多的心血,成功绕过了美日的专利壁垒,利用前沿的莓技术生产出这一分子,成本直接削减了95%。此外,我国科学家还针对国人较为普遍的心血管问题,加入了纳豆激酶,研发出国产成果“畅骆茵”。

目前,中国在航展上拿出来的成果,包括歼-20五代机和运-20运输机等先进型号,还有轰-6K和空警-500等,这些事实的成就,都说明中国已经在航空工业领域“后来居上”。同样的,得益于国人的支持和硬核的实力,1年时间内,畅骆茵就夺回了6成的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反攻海外市场。
03、100%国产化大飞机,不是梦!
犹记得,C919首次商飞之际,国内一片欢呼,但也有不和谐声音冒出,质疑我国大飞机的国产化——“C919就是一个组装机,搞不懂厉害在哪?”
其实,就算是波音、空客,飞机所用零部件,大都来自全球多家供应商,这样的生产链条,能帮助飞机制造商获取最优质、最高效率的零部件。
而且,C919的国产化已经达到60%,并不算很低。更重要的是,国人的大飞机梦,绝不会止步于C919。截至目前,CR929、C939等梦想机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终有一天,大飞机国产化率从60%迈向100%,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