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李老头有四个儿子,最孝顺的是二儿子。二儿子一家人都在外面做生意,一年回家两次,每次回家都给李老头钱,少则千儿八百,多了三五千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有这个儿子,李老头的日子过的很是滋润,简直羡煞一众老乡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这李老头的二儿子,当年在村里活得可是够窝囊的,连亲爹娘亲兄弟都看不起他。原因就是,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李老头的四个儿子,大儿子是瓦匠,二儿子是木匠,三儿子是裁缝,四儿子是理发师。按说,这四兄弟都有正经营生,日子过的都算不错,起码比只在土里刨食的村民们强多了。假如四兄弟团结一心,那在村里估计就谁也不敢欺负,可以横着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这四兄弟并不团结。李老头的二儿媳身体不好,就生了一个女儿,之后怀孕了就掉,一直没能生个男孩。这下子,其他几个有儿子的,就总是明里暗里嘲笑欺负二儿子。

几兄弟的责任田都是连在一块的,老二的地在中间,大哥和三弟每次都往中间多种,致使老二的地越来越少。二儿子去找爹娘,老老头却说:“你又没个儿子,少种点地正好,轻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种庄稼都是人力,特别是割麦打麦一般都是几家人一块干。李老大和老三老四搁伙,却总是摞下老二。老二去找爹娘,李老头说:“他几家都有儿子,再过几年小子长大了都能干活,你就一个闺女能干什么?人家不和你搁伙是怕吃亏哩!你找我我也没办法,让你媳妇去娘家喊几个人来帮忙吧,她不是还有两个兄弟吗?”

没办法,老二媳妇只能年年去娘家请人。好在她娘家兄弟不错,只要她开口从不推脱,每次都会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老头夫妻俩对待几个孙子和孙女的态度截然不同,好吃的好喝的都是留给孙子的,孙女从来都没份。

过年的时候,李老头给几个孙子发压岁钱,却从来不给孙女。二儿媳妇生气,李老太说:“闺女又不拜年,以后也不上了纸,要什么压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老头的二儿子受够了窝囊气,他带着老婆女儿离开家乡去了外地,发誓一定要生个儿子,否则这辈子就不回来了。

也许是命里注定,以前李老二和老婆为了生个儿子,不知花了多少钱受了多少罪,却始终没能如愿。可是一到外地,不到两年,李老头的二儿媳就平安生了个胖小子。李老二欣喜若狂,从此一改之前的颓废,努力干活为儿子挣家底。

李老二自己是木匠,他脑子灵活,看准机会拉了几个人搞起了装修。没几年就发了财,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儿子又发了财的李老二没忘了自己的父母,他每年都回去一两趟,给爹娘送钱送礼物。而李老头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还在村里混,日子不好不差的只顾得上自家,谁也没有多余的钱孝敬爹娘。所以李老头虽然有四个儿子,承担了养老责任的却只有这个二儿子。

于是李老头和李老太每次见到二儿子回家都笑眯眯,热情的不得了。可惜二儿媳妇和孙子孙女甚少回去,他们的慈爱只能给儿子了。李老大和老三老四对老二的态度也好了不少,争着围上去嘘寒问暖,李老二走的时候他们把自家种的瓜果蔬菜硬往车里塞,说给侄子侄女尝个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老二也没亏待了几个兄弟,回家的时候也给他们几家带礼物。后来还把几个侄子带了出去,给他们找工作教他们技术,几个侄子对李老二很感激,和小堂弟的关系处得也很好。

有一年李老二带着一家人回去过年,年夜饭上多喝了几杯酒的他感慨地说:“爹,娘,其实你们是托了孙子的福了,要是我没有儿子,我是绝不会孝顺的。要是没儿子,我也没那个心情做生意,赚不到钱也就没法孝顺你们了。”

李老头和李老太不说话,几个兄弟低头喝酒,也许他们心里早就后悔了,当年不该那样看不起老二。好在老二现在混好了,也不计较以前的事,还帮了他们那么多忙。以后,他们几兄弟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其实生儿生女全凭天意,又何必强求呢!有儿子固然好,没儿子也要生活呀。像李老二这样的,没儿子的时候什么心思都没有,有了儿子才知道上进努力,实在是有些让人理解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