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观看了亚运会的转播?
我与我的儿子一有时间就会观看亚运会的各项比赛,其中尤其关注年仅15岁的广东小将陈烨。在滑板男子碗池决赛中,陈烨以其精彩的动作和近乎完美的表现赢得了冠军,这是中国队在滑板项目世界大赛上取得的首枚金牌。
再回想起我儿子报名的各种兴趣班,从书法到绘画,从钢琴到竖笛,甚至还有编程和乐高,然而他总是以一种“你让我学我就学,反正我也不上心”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然而同样是参加兴趣班,为何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将兴趣转化为奖杯,而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的孩子却似乎一事无成?
在观看了陈烨父亲的采访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在陈烨追梦的路上,他的父亲陈玩钦始终伴随着他。回忆起儿子与滑板的缘分,陈玩钦透露,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场“赌约”。
当时不到8岁的陈烨第一次在商场里摸到了滑板,简单的试玩后便立刻喜欢上了。陈玩钦并没有立刻给他买一个滑板,因为此前他曾带儿子接触过乒乓球、钢琴、吉他等项目,但儿子都没有能够坚持下来。然而这次,陈玩钦决定赌一把,他告诉儿子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坚持每天都去滑板,那他就给他买一个滑板。
陈玩钦始终坚持着这个承诺,甚至为了儿子租下一个店铺专门卖滑板。没有专业的教练,他就带儿子一起观看教学视频,逐步分解动作,手把手指导儿子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比专业教练更了解儿子的心理、动作和问题。为了儿子能在家附近有个专业的训练场地,陈玩钦决定自己建一个碗池。他从零开始,自己学锯木头,一点一点搭建碗池的结构。半年后,陈玩钦竟然真的将碗池做出来了。
在父亲的陪伴和指导下,陈烨进步飞速。2019年他进入省队,2021年参加全运会时,13岁的陈烨就夺得了男子碗池第二名。为了配合儿子的训练,去年陈玩钦又重新选址,为儿子打造了一个面积900平方米、最高高度达到9米的滑板场。
正如陈玩钦自己所说:“我会始终支持孩子的兴趣,哪怕当下看起来没什么实际用途。”人们惊叹于少年的天赋和成绩,却少有人能透过金光闪闪的履历去看见,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一个父亲是如何为了守护孩子一个看似无用的兴趣,竭尽所能,付出了所有。
再回想起我自己,一直以来我所做的不过是任性地给孩子报班、交钱。将儿子交给兴趣班的老师后我就撒手不管了。至于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学我都没有过多关注过。
比尔·盖茨曾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观点深具启发性,它揭示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实际上,推动一个人不断挑战自我、持续进取的,往往不是父母的逼迫,而是孩子自身所爆发出的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力量需要家长去唤醒、去守护。
然而,许多父母却将“有没有用”作为衡量孩子该不该学的标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他们不愿看到孩子专注于“无用”的事情,不能接纳那些当下还没做出成绩的孩子。我本人便是这样一个例子,我曾经对儿子的兴趣爱好持怀疑态度。
在我看来的“正事”,如学习、做奥数题、背英语单词,却并非儿子所钟爱。他喜欢读金庸,喜欢摆弄家里的小电器,喜欢研究小区里的植物和昆虫……这些兴趣在我眼中似乎并无实际用途,因此我总是以“无用”为由责备他。我强行让他学习书法、音乐和编程,因为这些在未来可能会有实际的用处。
然而,我的逼迫并未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反而让他倍感压力,甚至产生了抑郁的倾向。有段时间,无论我跟他发脾气还是讲道理,他都无动于衷,甚至哭着反抗:“你逼我也没用,我就是不想学,要不然让我死了算了,一了百了!”听到这话,我如遭雷击。
回想起陈丹青的一番话,我深有感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作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孩子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成长的动力。起强制他们追求“有用”,我们更应该守护孩子内心真正的热爱。这样做,他们才能像装了小马达一样,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孩子的自律从何而来?从他开始热爱这个世界、欣赏自我、认同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一刻起,他的自律和内在驱动力便从心底自然产生。这种自律和内驱力,绝非来源于外界的逼迫或鞭策,而是由内而外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
让我们回顾一下陈烨的成长历程,深入探讨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黄金法则。首先,要让事情变得有吸引力。陈烨的父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让儿子先在商场试玩滑板,确认他的兴趣后才购买,而且他还用“赌约”的方式持续激发陈烨对滑板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坚持是成正比的。
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反馈。何圣君老师分享了他的经验:通过分享和点赞儿子写的小作文,给予正面反馈,使儿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关注和认可,从而激发他更多的积极行为。同样,陈烨的父亲也经常带他参加比赛,让他从比赛中获得反馈,这种正向反馈的力量对陈烨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保持松弛感,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陈爸爸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他倾尽全力支持儿子的热爱,但并不强求他“一定要成功”,他更看重的是儿子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不禁让人想起谷爱凌的妈妈对她说的:“我为你骄傲。”这种积极的情感联结和松弛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许正是父母的这种宽容和放松,才让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保持冷静和从容,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的力量源于它能够从内部连接万物,渗透到万物的深处。”父母的耐心和放松,为亲子之间建立了积极的情感联系,使孩子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有机会重新做一次孩子,我们又会怎样成长呢?是希望一直有人在鞭策我们,严厉地指明我们的方向,甚至是威胁我们,如果我们偏离轨道,就可能受到惩罚;还是希望有人温柔地抚摸我们的头,告诉我们世界很大,未来很美,只要我们勇敢前行,他们就会一直在我们身后支持我们呢?显然,我们都清楚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只是有时候会被现实的焦虑所蒙蔽。
想到这里,我深深地决定明天就去取消那些我一直强迫儿子参加的兴趣班。毕竟,一个孩子的一生,应该是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生活。我们应该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让他们因为热爱而发光发热,从而活出自我,成为自己人生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