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中,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如期上映,但是与此前票房辉煌的《长津湖》相比,这部电影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首日票房只有几千万,平台对其总票房的预测更是不到7亿元。对于一部投资高达6亿元的大制作来说,可以说是票房惨败血本无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志愿军》会在观众面前遭遇如此困境呢?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主旋律电影,观众们对这样的题材早已产生审美疲劳。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同时也代表了国家的文化形象。然而,近几年的主旋律电影数量呈现井喷之势,观众们在长时间的接触下,开始对这类影片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对于影片的创新程度和内容提供了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故事和角度。

此外,观众对于电影的选择也趋向多样化。随着各种类型的电影作品不断涌现,观众在选择时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他们愿意尝试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电影,而非束缚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志愿军》在宣传和营销方面犯下的错误。无论电影的质量如何,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观众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兴趣,很可能会忽略这部电影,不得不说,之前的海报事件败了不少路人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志愿军》虽然票房惨败,但并不代表其一无是处。毕竟,票房并不等同于电影质量的衡量标准。《志愿军》作为一部大制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对于国家电影工业的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该片的剧情略流水账,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