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最小女儿李讷,是在一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出生的。尽管大多数兄弟姐妹没有机会和父亲共度童年,但是李讷却一直有毛泽东陪伴在她的身旁。尽管李讷身上有着父亲的光环,但她的生活一直很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愿张扬自己的家事,并且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她的名字“讷”字出自“君子讷于言”,因此她更加注重言行举止。尽管李讷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她和丈夫都非常平易近人,

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讷一直强调她不应该受到父亲名声的庇佑,而她也很少消费自己父亲的名声。虽然她为了瞻仰父亲的遗容排队,但她在电视节目中很少提及自己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地谈论了她父亲如何教育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李讷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她的言行举止却表现出她的谦虚。李讷:向往革命时期的前辈,尽显节俭作风李讷,毛泽东的女儿,

生活低调且极为朴素。虽然她可以通过纪念堂的西门进入,但她不愿被父亲的光环所影响。除非特定活动需要她以毛泽东女儿的身份出现,她一般不会提及自己的身世。据报道,

李讷的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与普通老人无异。她喜欢穿旧衣服和老北京布鞋,生活节俭,经常自己修理窗户,买菜一般只买猪肉的一点点,并以此被卖猪肉的摊贩称为“太过节约”。李讷身体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她从未顶着父亲的光环,有私家车但出于省钱的考量坐公交车。即便身体虚弱,她也靠丈夫的搀扶一步一步走上公交车,从未想过贪图方便和便宜。李讷热衷于公益,经常捐助穷苦山村的人们,

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跟上时代。然而,她从未公开过这些善举,反而是被捐助的南街村村民主动提起来。李讷希望能够传承吃苦耐劳、为他人着想的优良传统品格,将革命时期的前辈精神完整地传承下去。

她之所以有如此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因为她的父亲在她幼年时对她的谆谆教诲。李讷的故乡情怀李讷在延安出生,一直认为延安是自己的故乡和祖籍。她的启蒙教育是由毛泽东亲自授课,

因此她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与父亲非常相似。父亲曾告诫她,不要有“娇骄”二字,李讷一生都牢记这句话,并实践着。虽然李讷体弱多病,经常要打针吃药,但父亲从不惯着她,反而通过写信“安慰”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励她锻炼意志。这种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得李讷在晚年的时候,面对病魔也非常勇敢、坚强。在父亲的培养下,李讷个性坚毅、愿意吃苦。直到44岁的时候,她才有机会回到家乡湘潭韶山。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非常眷恋家乡,也曾想回去,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此刻,李讷代表着自己和父亲的心愿,回到了家乡,并在低调中找到了爷爷奶奶的墓。看到墓碑,李讷哭泣不止,

故乡情怀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在老年时期,李讷再次回到了家乡韶山,虽然下着雨,但她毫不在意,只为观看《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出,仿佛是与父亲穿越时空的对话。李讷:

一个虔诚信仰毛主席的女性李讷是一个虔诚地信仰毛主席的女性,她的父亲对她的思想影响很大。在择偶方面,她不会去找高干子弟,反而想找一个和父亲一样有前途、肯吃苦的贫下中农出身的男孩。

她的第一次婚姻并不成功,因为她忘记了她的父亲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饱读诗书,思想境界高远;而她的第一任丈夫并不擅长读书,也没有什么文化,二人没有共鸣,最后分开了。之后,

李讷认识了第二任丈夫王景清。王景清也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但和李讷第一任丈夫不同的是,他喜爱看书,并在退休后写剧本。李讷和王景清虽然是中年夫妻,但由于有共同话题,感情生活很好。

李讷的儿子将自己的原名徐小宁改成王效芝,和她一样秉持着朴素的家风。她拥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子,和贤良体贴的丈夫。其实,王景清和李讷的缘分,在延安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们互相扶持着,

走过了人生后半段的风风雨雨。李讷的爱好与晚年生活王景清和李讷曾是年少时的恋人,但王景清于2021年3月因病去世,结束了他们的缘分。然而,李讷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她爱好读书,

从小就嗜好文史类书籍,所以选择了历史专业。即使是亲历者,她仍然希望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全貌。在晚年,她时常和丈夫讨论文史类议题,并提供专业意见。她家里的书斋里也充满了历史书籍,

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人物传记等。李讷受父亲毛主席的影响,也喜欢写毛笔字。她经常模仿父亲的笔迹,写字签名。她的毛笔字功底十分扎实,也参考其他书法大家名作,学习他们的笔法。除此之外,

她还喜欢歌咏,经常和丈夫外出唱歌。李讷低调节俭,但不代表她不关心父亲的事业。在晚年进行毛主席相关活动时,李讷尽心尽力地宣扬父亲的思想,而非为个人的荣辱。作为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不骄傲,

也不娇气,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并践行革命精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