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亚马逊河,作为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滋养了巨大茂盛的热带森林——亚马逊雨林。

这片雨林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而且其面积甚至是高达700万平方公里,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大小旗鼓相当。
因此人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供养着如此繁盛的动植物物种的亚马逊土地,必定同样富饶。然而事实上,那些森林植被下面的土壤,尤其是丘陵高地的土壤,往往出奇地贫瘠。

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如植被的枯枝落叶。所以想要形成具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壤,就需要大量的枯枝落叶。
而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虽然最为繁茂,但却也有着数量众多的动物和微生物,使得那些枯枝落叶还没等腐烂进入土壤,就被热带雨林中的底栖生物分解利用掉了。

所以亚马逊地区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土壤呈酸性,养分含量低,自然也就很难耕种。但奇怪的是多年来,考古学家却在亚马逊的数百个地点,挖掘出了神秘的黑色肥沃的古代土壤。
要知道黑土地可是非常珍贵的土壤资源,其腐殖质含量丰富,肥力非常高,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并在世界范围内,黑土地的分布范围也极其稀少,占总陆地面积不足7%,全世界仅有3块。

分别是290万平方千米的美国密西西比平原黑土带、190万平方千米乌克兰平原黑土区和109万平方千米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区,并且它们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拥有黑土地的国家,也往往就被称为世界粮仓。

不过有趣的是,在南美洲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其实也有着一块76万平方千米的肥沃土地。只是这里主要是红化黑土,不如典型的黑土那样肥沃,所以有时会被排除在世界主要黑土区之外。

而正是这样稀有的黑土,却已经频频在亚马逊地区数百年至数千年前的人类居住地,及其周围被发现。因此关于这种超级肥沃的土壤究竟是有意创造,还是这些古代文化无意中生成的副产物,一直存在争议。
不过现在的研究已经确定,确实是古代亚马逊人在有意制造黑色土壤,作为改善土壤和维持大型复杂社会的一种方式。那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图:考古遗址的深色土壤
通过对现存的当地土著居民的观察发现,他们依旧保留有管理土壤的习惯。如将成堆的废物和食物残渣,存放在村庄中心周围的特定位置,类似于堆肥发酵。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废物堆分解,并与土壤混合,形成一片黑暗而肥沃的土地,然后居民用它来种植作物。所以在古代和现代的遗址中,居住中心的土壤肥力都高于周边地区。

上图:一个古老村庄的概念模型,显示了肥沃土壤的位置。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当地的农民将有机废物和灰烬撒到了更远的土地上,这同样也培养了黑色土壤,使他们可以在那里种植更多的作物。并且除了这些观察,研究人员还采访了很多村民,来记录他们关于黑色土壤的信仰和实践活动。

上图:一些培育黑色土壤的活动
在其中的一些采访中,研究人员最终了解到村民们将黑土地称为“eegepe”,并听他们描述了在创造和培育肥沃土壤,以提高其农作物产量方面的日常做法。
而这对咱们来说,显然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借鉴意义。当然,我们自己也有着培育黑色土壤的方法,例如秸秆还田,就是一种通过将有机质埋进土壤,来制造黑土地的手段。

不过这种方法的有效实行,依赖有别于传统的耕种习惯,如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所以对于农户和农具的要求更高,使得普通农户难以负担。再加上效益在短期内无法呈现,且操作失误反倒有害,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推广难度。

然而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将有机废物埋进土壤可以制造出黑色土壤。那么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定就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