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利用有限的耕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实现产需平衡,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途径。水稻是四川第一大主粮作物,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水稻科技创新对粮食单产具有重要的贡献。2023年9月27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等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栽培团队和成都市农技总站等单位在大邑县安仁镇实施的“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示范区”水稻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并现场对4个代表性新型经营主体的“产教协同推广服务站”举行了授牌仪式。
测产验收专家组合影
示范区总面积2.6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3100亩,前作为小麦。示范区均采用了“两高一大”(高日产、高抗倒、大根量)的品种选配,露场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绿色低碳育秧、减穴稳苗机插和肥水一体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塑造了田间健康群体,优质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100%。专家组考察了万亩示范片后,并在核心示范片进行大面积测产,选择有代表性的7个田块,共计机械实收30.9亩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达到836.1公斤,超过800公斤田块面积达到41.3%,平均亩产764.7公斤。
水稻专家陈勇向验收专家、领导介绍示范片情况 水稻专家陈勇向验收专家、领导介绍示范片情况
测产验收前,与会人员观摩了示范片,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水稻首席技术专家、川农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任万军教授介绍了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了杂交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瞄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协同推广模式和机制创新,取得了系列成熟稳定可复制的技术成果。
测产验收机械化收割现场
水稻高产高效创建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陈勇副教授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示范区针对育秧难的关键问题,创新了依托日光增温的“露场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为核心的齐苗壮根绿色高效育秧技术;针对栽插和管理难的关键问题,创新了减穴稳苗机插、水肥一体化管理、穗肥无人机减量精施等关键技术,塑造了健康优质群体,大幅减少了用工需求;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需求,选派了研究生组建示范片管理小组,全程参与方案制定、人员协调和技术落实。水稻栽培专家邓飞副教授介绍了示范片采用品香优秱珍、川种优3607、深两优粤禾丝苗、川康优2115等适宜机插稻优质品种的选配工作及田间表现。大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机械化开沟排湿应对“华西秋雨”确保了稻麦两熟周年高产高效。
“产教协同推广服务站”授牌仪式现场
本次测产验收专家组分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苗保河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熊洪研究员、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研究员、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薛晓斌、成都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闫洪等专家。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种植业处、科教处负责人、大邑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和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了现场观摩了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示范片的成效、田间表现表示高度肯定,新型主体对技术应用的满意度高。
收割机卸载稻谷
验收专家组丈量面积
据悉,示范片的创建依托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部水稻小麦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育种攻关栽培项目、四川省水稻单产提升行动、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团和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支持,依托“产教协同推广服务站”的驱动,创新了“一驱四链”的协同推广机制,创建了产教协同推广模式,实现了科技创新、物化产品、生产经营、利益联动的“四链”衔接,支撑了2023年示范区小麦亩产达到507.5公斤,稻麦轮作周年平均亩产达到1272.7公斤的高产水平,大幅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助力了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图 王国可/曹涛/黄乙)